一个城市的品质不仅在于抬头仰望的一栋栋摩天大楼,更在于低头看见的一块块地砖、扭头瞥到的一个个街头小景……从垃圾收集点、公厕改造,到老城区改造,一个个不仅仅是看得见,更是“用”得着的微改造项目,在不经意间改变你我的生活,提升广州的城市品质。
什么是广州?
也许以后可以先从这些可读可赏的身边城市景观说起~
近日,一个新颖有趣的项目正在由广州市国土规划委推动实施——“身边项目大师做”,请来设计美术馆、博物馆、航站楼的知名设计师,为垃圾站、公厕、变电站等做设计,让这些被嫌弃、被忽视的设施变成可读可赏的城市景观,探索设计大师参与城市建设的新路径,真正用“绣花”功夫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
环市东商圈
公厕、垃圾点都是大师设计
作为著名建筑设计师,在冼剑雄多年的设计生涯中,接触了众多大体量的博物馆、美术馆、住宅和商业建筑,第一次参与城市微改造提升项目,他坦言:“做小尺度的建筑方案设计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在“身边项目大师做”项目中,冼剑雄前后参与了两个项目——2017年的前期示范项目珠江新城二层连廊,以及2018年6个试点项目之一的淘金社区垃圾站设计。
带给他更多感触的是垃圾收集点的设计,冼剑雄:“和很多人一样,我平时没有太关注垃圾收集点怎么用;现在经过垃圾收集点,我都会多看两眼,还经常想怎么才能把它变得更美观、更实用。”
淘金路垃圾站现状
淘金社区的垃圾站共有两个节点,其中一个节点在友谊商店旁边,是一栋有二三十年历史的两层小房,上层是环卫工人的宿舍。
冼剑雄说,做这类改造不能用昂贵的商业手法,应该更多地体现自然、城市艺术,不提倡花很多的钱,用很贵的材料,而是要耐久经用。最好能够变成街头城市空间的艺术,要有更多的设计感,体现人的情怀。
他同时表示:“我参与这个项目还有另外一个想法,通过一个点进行探索,在其他类似的地方能够推广。”冼剑雄还为垃圾桶的摆放专门设计出了“垃圾魔方”的方案,用可以复制排列的系统组合构件,打造灵活、适应场地的垃圾桶,并将垃圾桶、绿化、工具房融为一体。他说:“对垃圾桶摆放进行标准化的设计,做类似魔方的组合,很希望能够推广开来,不要让垃圾桶全部堆放在街头一角,成为人们厌恶的设施。”
除了淘金社区两个垃圾收集点外,环市东公厕和环市东公厕周边景观也在本次6个试点项目之中。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许迪负责设计环市东路北侧、华侨新村入口的一个二层公厕,他为公厕屋顶和外墙增加了金属框架,称之为“雕塑感表皮”和生态环保立面。
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庞伟曾为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做景观设计,本次他的任务是将环市东路一座普通公厕旁的楼梯做成街头公园。
30年历史公厕“变身”城市景观雕塑
公厕,是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城市文明的标签。
环市东公厕,位于广州国际电子大厦西侧,也称华侨新村光明路公厕。始建于1988年,是广州现存不多的、上世纪至今一直未被拆迁移除,仍然保护完好和正常使用的公厕。
设计师许迪表示,环市东公厕是一个拥有近三十年历史的老建筑,也是城市文化遗存的一部分,改造力求通过巧妙设计将之变成可观可赏的城市景观雕塑。
在维护和保留总体结构和形式的基础上,引入红色外部金属构架表皮,用有张力的 “方盒子”构件包裹原有建筑,在面向城市道路的方向打开盒子,展示简洁醒目且具有雕塑感的全新形象。
为实现更远期的设计愿景,还有意识的在金属构架的底部安排了种植场地,供攀爬植物生长和向上延伸,希望有朝一日,整个金属构架外侧爬满绿色植物。
公厕的升级改造不仅仅是外部的靓丽,更是内部使用便捷度和舒适度的大幅度提升。
许迪表示,围绕原有建筑的升级与改造的重点还是使用功能的提升,例如如厕环境的改善,增加女厕蹲位、增添第三方卫生间、残疾人卫生间和母婴卫生间等配套空间,以及公厕通风釆光与排气设施的改善,做到干湿分区,努力满足广州市“厕所革命”的一系列具体要求。
许迪表示,城市给人的体验,不仅在高楼大厦、中轴线、夜景灯光上,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容易被人忽略的小地方着手,真正地为市民提供方便,还能从小空间展示城市大文明。
除了公厕、垃圾收集点,历史街区改造、学校旧建筑复建等也在试点项目中变电站变身教育基地。
很多时候,变电站是不太受欢迎的“邻避”设施,但通过好的设计,变电站也能变成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空旷绿地中的变电站未来将是电力教育基地,设计师采用铝合金网状外壳将变电站包裹起来,屋顶是绿化平台,通过两侧的大楼梯上到屋顶,可在钢结构的台阶上休憩,也可举办各类丰富的广场活动;还有可以眺望“小蛮腰”的绿化中庭,让市民真正融入到建筑中。
恩宁路二期更新改造正在进行中,骑楼街的公共空间提升是重点内容。设计师团队仔细分析和思考恩宁路建筑合适的改造方式,在保留传统建筑相关元素,修复建筑细节同时,融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在设计改造骑楼廊下空间时,充分利用廊下商铺的大展示面,让室内的色彩尽可能的为这一灰色系的历史街区带来更多的活力;用历史街区承载无限的未来可能性。
广雅中学莲韬馆
广雅中学是张之洞1888年于由创办的百年老校,莲韬馆作为原广雅书院对外交流中心,其复建具有历史传承意义。
建筑师采用“气韵相合、和而不同;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延续原校区的文脉,强调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突出莲韬馆作为对外交流中心的特色。
为何这类城市中不起眼的角落
都要找知名建筑师来设计?
“电线杆、栏杆扶手、人行道半坡、路缘石、标识系统等做得精细而人性化,这些才真正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品质。‘身边项目大师做’这个活动真正关注到城市的细节,很有意义;提升城市品质同时也是建筑师的责任。”冼剑雄说。
2017年,住建部公布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广州列入其中。“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提高城市设计水平”也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
“身边项目大师做”项目组织方、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林隽告诉记者,这一项目也是通过公众参与、征求并采纳专家意见而形成的成果,希望以知名设计师的作品激发社会对精细化、品质化空间的关注,探索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的新路径,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2017年已经开展了3个系列的前期示范项目,包括码头系列;珠江新城二层连廊;赤岗加压站。
2018年进一步选取6个具有示范效应的身边项目作为试点。
林隽表示:“市政公用设施数量多、分布广,与人民群众生活最密切,以往的设计仅以满足功能为标准,忽略了大量市政设施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力。我们希望通过邀请有责任感的建筑、规划、景观、艺术等领域的知名设计师,引导承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方以及市民参与方案设计、审查、实施等各个阶段,提升市政设施的环境品质。”
从“城市重大设施”到“贴近市民生活的身边项目”。
体现城市设计的人文关怀,从“厌恶性设施”到“可读可赏的城市景观”。
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从“剩余消极空间”到“活力积极场所”。
未来,广州不仅有“身边项目大师做”,还有“身边项目创客做”、“身边项目街坊做”等多个系列,公众参与和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平台正在探索建立ING……
来源 | 广州日报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