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人物壁画,绘着一段苏东坡与红颜知己琴操的故事
2018-12-28 10:52 羊城晚报 原创
清代的广府祠堂、神庙等建筑,壁画是标配性建筑装饰

 广府壁画分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以及书法。人物画在其中分量极重,约占总量的一半左右,且多处于建筑物的正中等显著位置,以描绘历史典故为主,如《韩信问路》、《苏武牧羊》、《木兰从军》、《南山进士》等。这些人物壁画除了起装饰祠堂、神庙等建筑的作用外,更承担着传播儒家文化,起“成教化,助人伦”的目的。

从绘画技巧来看,不少优秀的广府人物壁画能抓住经典故事最富代表性瞬间,人物表情生动传神、动态自然舒展,用墨运线娴熟老练,画面布局张弛有序,水平毫不逊于人文画。

目前,中国带有鲜明群系特点的古壁画群有三个:一是敦煌壁画,是世界文化遗产。二是中原贵族墓葬壁画,分布在陕西、河南等地,是国宝级文物。三是以广府为代表的广东世俗壁画,它区域位置标识突出、时代精确、特色鲜明、数量庞大,是全国唯一的大型清代壁画群,在中国古壁画史中有独特地位。

《夜宴桃李园》 【光绪廿二年(1896)】,绘画者:老粹溪,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三善村神农古庙 

故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文章主要是描写李白和他的兄弟们相聚,一边歌唱、一边饮酒的情景,表现出李氏兄弟手足之情。壁画将这种推杯换盏的欢乐情绪和场面表达得淋漓尽致。

《叱石成羊》 【民国六年(1918年)】,绘画者:关通,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文一村谭氏宗祠 

故事出自(晋)葛洪《神仙传》卷二,话说东晋时期,一个叫黄初平的人因家贫,从8岁起就每天赶着一群羊去村前的草地上放牧。15岁那年的一天,他出去放羊,结果连人带羊一齐失去踪影。他的哥哥黄初起到处寻访,杳无音讯。

40多年后,初起在赶集时遇见一位道人,询问起初平的下落,道人告诉他:“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不知是否是初平。”初起忙求道人领他去金华山寻弟,最终兄弟相见。初平告诉哥哥,那年他牧羊途中被一位仙翁带至金华山一石室中修炼,便与哥哥失去联系。

悲喜交集的初起突然想起羊群的下落,便问初平,初平答:“羊全在石洞外的山坡上哩。”初起出洞一看,山坡上只有片片白石杂卧草丛,哪有什么羊呀?初平笑道:“羊都在,您看不见。”初平便大叫:“叱!叱!羊起!”满山白石应声而起,都变成了羊,有数万头之多。

这个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人说黄初平就是黄大仙庙中供奉的黄大仙。


《东坡听琴》 【光绪三年(1877年)】,绘画者:杨瑞石,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扶闾村廖氏宗祠 

东坡听琴是一段流传千古的苏东坡与红颜知己琴操的故事。传说中苏东坡听琴有一个很特别的习惯——琴尚未出套,即琴并未响,东坡早已沉醉其中了。壁画描绘的就是这个传说。

画的款识写道:“东坡听琴,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款识的两句诗,出自明初诗人高启《梅花九首》的第一首。 

据《党的文献》记载,毛泽东曾因这两句诗,在1961年11月6日一个上午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要求查找此诗的作者和全诗。在查到这首咏梅诗是高启所作后,他大为赞赏,不仅重新书录了全诗,而且在诗前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梅花九首之一。”在“伟大”下面,他还重重划了一道横线以示强调。

《柳汁沾衣》 【民国九年(1920年)】,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茶塘村肯堂书室 

故事出自《太平广记》,说的是唐代元年一个叫李固言的书生,因性格敦厚而得到主考官许孟容的赏识而高中状元。

后来,人们将其衍化为一个神话故事:李固言在及第前,曾从一棵古柳下走过,忽闻柳树内有弹指声,李固言大惊,急问是什么。里面应道:“吾为柳神九烈君,已用柳汁染了你的衣服。如果你果得蓝袍(科考高中的意思),当以枣糕来祭祀我。”李固言答应照办,不久就状元及第。

《刘辰采药图》 【民国十年(1921年)】,绘画者:梁绵轩,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路州村周氏大宗祠 

故事出自南朝刘义庆小说《幽明录》,说的是汉代永平五年,剡县的刘辰、阮肇二人到天姥山采药。在山中碰到两位美丽的女子,女子邀请他们去家里作客。他们随女子走进家门,见房内布置华丽,还摆着丰富的菜肴。几位侍女捧着桃子从里而出,笑笑说:“两位贵婿随我来。”两人遂与两位仙女结为夫妻。 

过了十天,刘、阮思乡心切,要求回去,仙女不同意,苦苦挽留。半年后,两位仙女终于允许他们回去,并指点回去路途。 

下山后,刘、阮找不到家,到处打听,碰到一个小孩子(他们的第七代孙子),小孩告诉说:他们听长辈说祖翁入山采药,因迷路不知道去向。刘、阮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误入了仙境,正所谓“山中才数日,民间已千年”。

《观帖图》 【光绪三年(1877)】,绘画者:杨瑞石,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扶闾村扶闾廖氏宗祠 

故事出自唐代《封氏闻见记》,说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与另一位书法家萧诚在书法鉴赏上的一段有趣故事。

《三多吉庆》 【光绪十年(1884)】,绘画者:杨瑞石,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大龙村孔尚书祠 

三多吉庆是我国传统中常用的祝颂之辞。“三多”者,即“多寿、多福、多子孙”,也有称“多福、多禄、多寿”,是广府壁画最常见的题材,多绘以老寿星及幼儿形象,表达家族人丁兴旺、财源广进、科举高中的吉祥寓意。这种题材的壁画大多被放置在建筑物的重要地方,如祠堂大门正中上方等。

《渊明赏菊》 【局部,同治十三年(1874)】,绘画者:黄静轩,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茶塘村肯堂书室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魏晋南北朝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和田园诗人。他一生弃官隐居,过着清贫生活,酷爱菊花。

关于他与菊花的传说故事很多。如(梁)沈约撰《宋书·陶潜传》记载:当时的江州刺史王弘很钦佩仰慕陶渊明,经常派人送米和酒给他。重阳节这天,陶渊明在屋外菊花丛中闲坐,正好王弘派人送酒来了,他顺手采了一捧菊花,边赏边饮,直至大醉。 

《燃藜图》 【光绪十七年(1891年)】,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群星村南约石街湛怀德祠  
这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勤学”故事,出自《刘向别传》。汉成帝时,年轻人刘向非常勤学,常常挑灯夜读。有一天晚上,刘向在天禄阁里独坐诵读古书,这时来了一位手持青藜杖的神人,自称太乙,说是奉天帝之命来察看刘向的读书进展。他见烛光太暗,便吹杖头出火,为刘向照明,并送给他许多古书,直到天亮才离去。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红楼梦》第五回也提到了这个故事: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当下秦氏引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是一幅画挂在上面,人物固好,其故事用是‘燃藜图’也,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贾宝玉是顽劣怕读文章之人,一见劝人勤学的《燃藜图》,当然心中不快了。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文/图 | 梁力  黄利平
责编 | 陈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