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时期,孩子最应该学到什么?

在幼儿园时期,孩子最应该学到什么?

羊城晚报学大大

义务教育法规定,6周岁以上就可以上小学。而在这之前的3-5岁被发展心理学规划为“学前期”,在这个阶段,除了身体方面的会迎来巨大变化,孩子的脑发育速度与心理发育速度也很快。除了学习基本的知识外,孩子的心智发展还需要幼儿园与家长的有效引导,那么孩子需要在这个时期重点发展哪些方面呢?


1

逻辑的初始与幻想的萌芽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对客体存在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结有概念的。


或许每个妈妈都经历过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分离焦虑,比如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哭天抢地,不愿与妈妈分开。这是因为孩子与家长的情感联结极为紧密,与此同时,对“未知”这件事情本身的担忧带来了强烈的分离焦虑——在他们眼中,妈妈消失在视线里,那妈妈很大程度上就不能与自己随时保持感官的连接与线索的交换,而这种信息的缺失,带来了焦虑和困扰。三岁过后,这种能力很快就能得到弥补。合理的想象与浅显的逻辑可以更好的平复孩子们的心情。


这些有年龄特性的事情,是有心理规律可循的。作为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你孩子的这一部分改变发生没有;如果发生的话,是不是在一个社会氛围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发展的波动很大,或者倾向略极端,有没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2

你我有别


三岁到五岁间的另一个重要发展,就是孩子发现了你我有别。


在这个阶段,家长有必要帮助孩子完成 “你”、“我”、“他”三者的割裂,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鲜明感受,每个人都应当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并赢得该有的尊重。有的孩子虐待小动物,就是不能很好地看待“他者”,没法对其他的生命个体感同身受,更谈不上向外界辐散关爱,长大了就更可能变成了拿浓硫酸泼熊的人。而一些到了别人家就乱翻东西,毫无礼节的熊孩子,也是不能很好割裂自身与环境,在意识中仍然认为我即环境,环境即我——怎样主宰都可以。



3

同理心


在幼儿园时期,还应该培养同理心。3,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了解对方的想法与情感,可以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5岁的孩子,在心智理论上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在他人心智解读的方面几乎可以做到零失误。


伴随着心智理论的发展,儿童在此时也逐渐发展出同理心的能力,一方面是了解对方的想法与情感,另一方面是可以与对方感受到一样的情感,比如对方的伤感能让自己同样感到伤感。


同理心,作为一种理解与感受他人想法与情感的能力,也是减少校园暴力与社会犯罪率十分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具备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能够假设自己是受伤害的一方,并且感受到受害方的痛苦,便会立即停止伤害他人的行为。


同理心也是高情商者必备的能力,一个可以成功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人,是知道说什么,做什么来让对方感到舒适与轻松的。所以,将对同理心的培养加入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4

学习能力与方法


除了简单知识的学习,在3-5岁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比如说儿童可以在背唐诗宋词的时候,学习到很多东西。“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可以教儿童认识方位词,上下里外,可以认识鸟类,用其他鸟类名词来替换“黄鹂”“白鹭”,引出对大自然中雪山的认识,进而比较雪山和其他山的区别,一起探索“为什么雪山的雪不融化?”这又引出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还有交通工具“船”,可以通过问小朋友“为什么古代人去很远的地方不坐飞机、汽车?”引出他们对交通工具选择的了解和认识。


唐诗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画面感,但是又不会局限儿童的想象力,可以让儿童自由作画,自己增加或者减少诗词内容画一幅画,并给小伙伴或者父母介绍自己的画。所以,教学内容,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尤其是成人引导儿童思考的提问技术。



除了以上这些能力,还有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等等。3-5岁是孩子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家长和幼儿教育机构都在其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大大君认为,或许每个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但是最终孩子的心智成长还是需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并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无论有没有家长的引导,一般情况下,孩子依然都能学会语言,发展出抽象思维,形成更多更全的主客体概念,但是有了家长的引导,这种发展会更快、更好、更健全。

文字:羊城晚报记者孙唯 实习生 张佳玉 综合报道

图片:视觉中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云雀

实习生:小笼包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