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周聪
【开栏语】迈入新时代,中国成就举世瞩目,逐梦路上,处处是奋斗者的身影。“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用“奋斗”定义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质。
羊城晚报今日起推出专栏“致敬新时代奋斗者”,聆听他们在新时代中的奋斗故事,一同憧憬新征程新愿景,敬请垂注。
2004年,周振带着一箱资料、一箱零件回国创业,在广州创立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由此开始了他为中国质谱仪填写空白的奋斗人生。
质谱仪器属于大型的高端仪器,涉及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及复杂工艺,需要丰富的整机研制经验。十年前,中高端质谱仪器市场一直为国外公司垄断。不少人坚持“做什么质谱仪,从国外买就好了”的“实用主义”观点。周振选择了这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不造出中国人的质谱仪誓不罢休。
如今,他不仅研制出属于中国的质谱仪,打破了质谱仪市场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更把这一技术实现产业化。
“不过,现在也只能说‘撕开了一条小口子’。”周振说,“希望十年之后,中国制造的质谱仪的市场份额提高到50%,我们的企业能进入全球质谱仪企业的前八行列。”
“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
“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这是周振从大学时期就埋下的“梦想种子”,他一直坚持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奋斗。
“出国只是路径,最后肯定是要回来的。”20多年前,周振就清醒地告诉自己。“在国外读书时,我没有一刻动摇过‘一定要回国’的想法。”周振说。
在德国吉森大学读物理学博士期间,他成功研制出了分辨率达20000的高分辨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指标为当时国际同类仪器的最高水平。
也就在那时,他预感回国的时机到了。他一方面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一方面开始研究国内质谱仪市场,寻找自身“落脚点”。
周振感慨:“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唯有傅家谟院士坚定地相信我回来一定会做成。”这种信任的“魔力”,直到现在谈起来,都让他心潮澎湃。
推动国产质谱仪产业化
一箱资料、一箱核心零部件和10万元存款。2004年夏天,周振举家从美国回国创业。
“一切从零开始,最初的团队只有4个人。”周振回忆说,创业初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费。
2006年到2008年是周振创业最艰难的时期,他咬咬牙把车卖了。“到2009年,广州有科技风投给了我们第一笔资金500万元,我们的资金压力才渐渐缓解。”周振说。
2013年,该公司研发的质谱仪推出市场,一款PM2.5飞行时间在线源解析质谱监测产品。这款产品也让质谱仪的研发得到更多关注,越来越多的支持经费不断注入。
“团队不断扩大,质谱核心技术、关键工艺也一一被攻克。”周振说。目前,禾信质谱已全面掌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时间质谱核心技术和全套装配工艺,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开发平台及产业化基地,连续成功开发了不同应用领域的8种质谱仪。其中,1项仪器为国际首创,1项达到国际商品仪器水平,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多款产品打破国际封锁。
周振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当前我国质谱仪器与国外差距还很大。”周振很清醒,“现在国家每年对质谱仪的采购仍有90%以上依赖进口,我们只占4%。”他多次强调推动国产质谱仪器的产业化。“‘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不仅是指做出几台实体的‘仪器’,而是要引导和培养一批专心做质谱仪器的团队,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质谱上下游生态圈。”(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