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藏之终,生之始,请守护住生命的阳气!

今日冬至|藏之终,生之始,请守护住生命的阳气!

广东中医药



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太阳黄经达270度的时候,为冬至节气。

这一天,

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

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

此时阳气虽已生长,

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

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糜角解

糜与鹿同科,

却阴阳不同,

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

所以为阴,

而冬至一阳生,

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

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

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阴到极致


冬至节气卦象为地雷,五阴一阳生,

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冬至,

是一年里,阳气低到极致的时段,

也是考验体弱大病者生命力的时刻


阳气,主动,

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最重要物质,

是生命的能量来源。

自然界的阳气是一年四季不断轮回;

人体蕴化五谷,

自生阳气,通过经络、

血脉持续循环。



天人合一,

人体不断从外宇宙汲取能量和阳气。

当外宇宙阳气不足时,

人体内的阳气会上升。

冬至日自然界阴到极致,

阳气初生,阴寒之至。

如果老年人或大病之人,

体内阳气衰弱,

则在此时可能微弱的阳气消耗殆尽。


体弱者,秋未补,入冬则虚。

有病或者年长者,食欲低,营养必不足;

极度体虚者,

冬至前后精气耗尽,就会人走灯灭。

如果一天里,

最接近死亡的是子时

那么冬至,

就是一年里最接近死亡的一天。


冬至节气守护阳气最重要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宜静不宜动,学学我们乌龟吧,大家都在冬眠。


5、 扶阳固阴很重要,可以在每日在关元灸三壮



冬至一阳初生,养阴莫忘助阳


所谓冬至一阳生,指的是一年中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的小苗探出头来,阳气从最微弱处慢慢往上长,就好比刚刚出生的孩子,虽然幼小,但生机勃勃,需要好好呵护。


中医遵从“天人相应”,冬至后除了要顺应“秋冬养阴”,还要注意养阳。



如何养阳呢?

第一,穿秋裤!不伤阳气最重中之重!

寒气是导致很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寒性凝滞,会使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寒性收引,会令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


去寒保阳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穿秋裤穿秋裤穿秋裤!连景甜大姐都说没秋裤的冬天是不完整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戴围巾不泡脚?



风从颈后入,寒从脚底生脚离人的心脏最远,如果气血不足或阳虚,还有称自己脚太长的人,血液就比较难循环到脚部,没血的温煦,寒气便会乘虚从脚下侵入。冬天每晚泡泡脚,不但有驱除寒气暖脚的效果,如果选对方案泡,同时兼并调畅脾胃气机。



第二,适量运动升阳去火不冲突

冬季一般都减少运动,这符合秋收冬藏的原则,但并不意味完全不运动,冬季气候寒,人体汗孔闭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冬季很多人会口腔溃疡,口唇旁起疱,长痘痘,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阳气郁积体内,气有余便是火


怎么做呢?饮食上温补滋阴,怕上火不是吃王老吉,而是吃荸荠,炖梨等养阴生津的东西,外出能不用四个轮子,就用二条腿,太阳好时多走走路,让身体微微发热,就是冬至后最好的升阳祛内热的平民运动。



冬至如大年须庆贺。

《汉书》中说: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

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阳气回升,

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

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

不论贫富,

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

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时期张仲景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此时,正值冬季,大雪纷飞,十分寒冷。白河两岸老百姓面黄肌瘦,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伤了。


张仲景看到此情景,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建起医棚,在冬至那天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用水煮,然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像耳朵似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问药的人。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全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被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形状,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因而,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就被沿袭下来。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语讲道:“十一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但是,想要不冻耳朵,还是给自己戴好围巾帽子,用衣物给耳朵保暖靠谱一些。


长辈们总说“原汤化原食”。饺子汤属于溶解了淀粉的热汤,可以促进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从而帮助消化。建议饭前喝汤,一小碗即可,以免加重胃的负担。


你以为冬至只有吃饺子么?


错了,还有萝卜、汤圆、羊肉等等。

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没穿秋裤遇寒流”


冬至节气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候

因此如何防寒保暖成为冬至养生的第一要务



头部:特殊人群要“暖头”


“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最为充足,也最为耐寒。不过对于老年人、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的人来说,他们的耐寒能力较差,不能以常人度之。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最好外出戴上保暖的帽子、围巾,并避免顶风行走。


腹背:加衣防病


肺、心脏、脾胃等重要器官处于胸腹部,万一受寒,即易引发相应器官的疾病,如导致心脏病发作、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等。特别对于女性来说,腹部受寒还可能影响到生育健康,发生痛经、不孕等情况。另外,中医认为背为肾脉所居,感冒受风寒多从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腰背部温暖,不仅可防感冒、固肾强腰,而且可防旧病复发、加重。因此加件衣,即使在温暖的室内最好也能穿件背心或马甲;夜间休息要盖好被子,起夜时披件衣服,保护胸腹腰背不受寒。


手足:手套秋裤不能少


保护手部,戴暖和的手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擦一些防止皴裂的油脂性护肤品。穿秋裤,特别是上年纪的老人,特别容易腿脚冷,腿不好了,行动就不方便了,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双腿,保暖。寒从脚起,脚部的保暖更加不得忽视,尤其是在冰雪的冬季。记得出门穿暖和的鞋。


吃膏方


膏方亦俗称膏滋药,有滋润、滋补的意思,由于秋冬季节易于“收藏”的特性,此时服用膏方可以使体质得到全面增强,起到扶正固本、治未病的作用。存在亚健康状态、体质偏颇体弱等状况的人群,尤其适合服用膏方。


膏方适宜哪些人群?

1.慢性病人的进补

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


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2.亚健康者的进补

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3.老年人的进补

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4.女性的进补

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5.儿童的进补

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天灸是在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理论的指导下,以经络理论及中医时间医学为基础,选用辛温芳香、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中药研末调制,在“三九天”敷贴穴位,更能够激发人体阳气,从而达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的功效,更能够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




适用于中医辨证属寒证、气虚证、阳虚证人群,常见于如下疾病:


1.呼吸疾病

体虚易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2.消化疾病

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


3.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关节痛等;


4.骨关节病

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5.亚健康状态

疲劳乏力、头晕困倦、四肢寒凉、恶风怕冷、易感冒等;


6.儿科疾病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不良、厌食、腹泻、腹痛属脾胃虚寒者;遗尿、易感冒等。


冬主藏,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进补的时候要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下面从内服和外用途径为大家介绍适时进补方法:


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刘继洪主任医师指出,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冬季应该多吃温热类的食物,以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体质虚弱的女性还可以适当进食阿胶,或炖些母鸡、蹄筋,常喝牛奶、豆浆等,都可以增强体质。老人和小孩可多晒太阳,早睡晚起,以积蓄阳气



1


俗话说,冬大过年。广东人过冬至,很多家庭都喜欢一家老少聚餐饮宴。这天广东佛山民间有食糯米饭的习俗,刘继洪指出,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佛山人最常搭配腊肠、腊肉、香菇、豌豆、葱等蒸煮。



腊味糯米饭

材料:糯米250克,腊肠、腊肉100克,香菇30克,豌豆30克,花生米、葱花少许,盐、酱油。


做法:将腊肠、腊肉、香菇切丁,豌豆洗净备用;糯米洗净用水浸泡1~2小时后放饭锅煮熟;用油将所有配料炒香,将配料放进糯米饭中搅拌均匀,撒上花生米、葱花,用酱油或盐调味即可。


除了咸香的腊味糯米饭外,大家还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莲子、枸杞子、桂圆肉、大枣煮成“八宝饭”,然后加入白糖适量食用。此甜味的糯米饭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之效,适合身体虚弱等气血两虚的人群食用。



注意:糯米粘滞不易消化,过多食用可能会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胃疼、胃胀、烧心等症状。



2


羊肉温补,同样适合冬季食用。“羊肉性温,又有助元阳、补精血的功效,在寒冬进食,易于吸收,有补气滋养、御风寒之效。刘继洪指出,冬吃羊肉,对患有肺结核、气管炎、哮喘以及患有贫血和产后气、血两虚及一切虚寒症的病人,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此外,羊肉还有补中益气、安心止惊、增加食欲、美容健身等作用,对于低血压、心率过缓、平素体弱、胃寒疼痛的人,羊肉也是上好的补益食品。因而非常适宜作为一种冬令佳品,适当食用有驱寒进补的功效。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100克,当归10克,生姜15克。


做法:先把羊肉洗净切碎,与当归、生姜同炖。熟烂后去当归、姜,食肉饮汤。


适应症:此汤特别适合于各种虚寒性体质的人群。比如常见的手足冰凉,畏寒,精神不振,面色苍白,亦可用于女孩子阳气不足引起的痛经,见于腹中冷痛,按之痛减,月经量少,精神疲乏。



注意:羊肉本身属大热之品,凡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者都不宜食用。同时,患有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还有发热期间都不宜食用。


外感病邪,素体有热者慎用。如果担心羊肉多吃容易上火,在吃羊肉时不妨搭配一些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如冬瓜、萝卜、丝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菜心、豆腐等。


另外在烹调过程中应少用辣椒、胡椒、生姜、丁香、小茴香等温辛燥热的调味品;可以放点莲子心以达到清心泻火的作用。



【来源:素问轩,深圳市中医院,佛山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