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家新方案!帮助头部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神经疼痛指数降四成
2018-12-17 20:18 羊城派 原创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慢性疼痛率达31%
论文团队合影(左四为唐亚梅教授)
文、图/羊城派记者 符畅

通讯员 张阳 刘文琴 林伟吟
头颈部肿瘤是我国华南地区高发肿瘤,其中,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癌”。目前,放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由于放射线损伤神经组织,放疗后所产生的慢性疼痛长期折磨着患者,如何解决放疗后神经痛?

记者17日了解到,历经5年研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唐亚梅教授团队取得重要突破,其研究表明,普瑞巴林能有效改善放疗后神经痛,为放疗后神经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该研究成果已经在线发表于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后
慢性疼痛率达31%

据唐亚梅教授介绍,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和其他辅助治疗手段的进步,头颈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逐年提高,生存期不断延长。

然而,有数据表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疼痛率高达70%,即七成病人放化疗后会出现疼痛。

唐亚梅教授

“放疗后产生的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两者发病机制不同,放疗后的慢性疼痛主要是放射线损伤神经组织所致,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唐亚梅教授说,慢性疼痛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人群中的发病率可高达31%。可是,既往很多研究都仅仅关注放疗后急性疼痛,而对于放疗后慢性疼痛关注较少,而这恰恰是长期困扰患者的一大问题。

她介绍,放疗后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活动,比如患者头颈部放疗后,除疼痛外,还可能会出现痉挛症状,影响吃饭和说话,甚至还可能影响患者睡眠,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我们希望患者不仅能存活下来,还要有更好的生存质量。”唐亚梅教授说。

新治疗方案
可将疼痛指数减少37%

带着“让患者更好生存”的目标,唐亚梅教授团队进行了探索,临床观察发现,对这部分患者而言,使用常规治疗疼痛的药物,对缓解放疗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不佳。而在此之前,国际上尚无针对该方向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过程中,唐亚梅教授团队又发现,普瑞巴林和其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相比,起效更快、作用更显著、耐受性更好,但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为了明确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唐亚梅教授开始着手准备临床研究以解答该问题。经过反复多次针对研究方案的讨论、调整、优化,唐亚梅教授牵头的放疗后神经痛治疗临床研究自2013年注册启动。

普瑞巴林治疗后患者疼痛指数较安慰剂治疗组相比显著降低

实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团队分别让两组受试者服用普瑞巴林及安慰剂,在给药过程中,评估受试者疼痛指数、功能活动受损情况、情绪障碍及生存质量,同时记录副作用发生情况。

统计分析显示,普瑞巴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6周疼痛指数较基线期明显下降,疼痛指数减少达37%,同时有效改善疼痛引起的功能活动障碍及不良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提示,普瑞巴林缓解疼痛的作用不受年龄、既往肿瘤和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案的影响。

停药2-3个月后
大部分患者疼痛得到缓解

为什么普瑞巴林能产生更好疗效?

据悉,普瑞巴林是一种抗癫痫药,临床上主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同时,它有对抗中枢敏化作用,抑制亚基蛋白,最终缓解神经性疼痛。

唐亚梅教授还表示,自2013年启动研究以来,随访时间最长的病人达5年。根据临床观察,停药2-3个月后,大部分患者的疼痛能得到缓解,目前为止也未发生耐药情况。

价格方面,一片进口普瑞巴林价格是11元,患者每天需早晚服用一次,每次服用1-4片不等。

据悉,该研究成果已经在线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简称JCO),成为JCO创刊以来,首次由中国医生主导完成的关于头颈肿瘤放疗后神经损伤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成果,为放疗后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柳叶刀·肿瘤》针对文章还做了专题评论,指出该临床研究是国际上迄今为止首个研究头颈肿瘤放疗后慢性疼痛药物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唐亚梅教授表示,该临床研究的成功归因于严谨的实验设计、全面合理的评估手段以及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

“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对于长期受疼痛困扰的放疗后患者而言,该研究成果将为他们带来福音,让临床医生手中多了一个治疗的武器。”此外,该疗法针对肺癌、乳腺癌放化疗以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也有所提示,或对未来放化疗以后的疼痛治疗产生影响。(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