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 广州先行③】从“好家风”读懂家国之爱

【家校共育 广州先行③】从“好家风”读懂家国之爱

羊城晚报学大大

▲ 2018年12月11日《羊城晚报》A19版特别报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好的家风、校风带给学生的影响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在广州,有许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学校,他们利用自身的历史渊源,打造浓郁爱国主义色彩的校园文化,在孩子心里播下红色种子。


小手”拉“大手”,校风家风一起走

在荔湾区,何香凝纪念小学根据地域文化、人文文化进行特色教育,以何香凝先生的精神引领办学。学校将校训定为“爱国爱民,做人耿直坚贞,博学多才,自强不息”


走进何香凝纪念小学,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水墨书香的气质。副校长莫艺凡告诉记者,为更好地秉承何香凝先生的思想,学校推出了具有浓郁校本气息和鲜明个性的中国书画教育课程——“水墨凝香”。该课程以国画教学为载体,融入何香凝的人生故事、绘画技巧、艺术特色和精神气质等,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三本教材(分低、中、高年段)成一个系列,从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掌握国画基本知识和绘画技巧。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香凝故事”课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色,量身开发校本教材《香凝故事与香凝精神》,并精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何香凝故事》、《海南乡志》等书籍,组织孩子们观看“何香凝专题纪录片”,每年还进行“香凝故事”大家讲活动:香凝先生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 何香凝小学举行爱心义卖活动


莫艺凡说,通过系列特色校本课程,香凝故事在师生间广为流传,香凝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一颗颗‘能量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灵,未来释放巨大能量。”


何香凝纪念小学地处原芳村花卉市场,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莫艺凡告诉记者,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但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帮助父母们共同成长。他举了个例子,学校会举办很多活动,并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孩子们会给父母讲授很多基本礼仪,比如,在学校不要高声喧哗……家长们走进学校,看到孩子们的水墨作品,感受学校的校风,也深受感染。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5月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他走进校园,看到孩子们在大太阳下趴在地上画画、制作插花,没有一个孩子埋怨喊累,自己也很受感动,掏钱买了好几幅作品,用实际行动支持孩子们的慈善。他说,儿子小时候很调皮,为此两公婆没少吵架,现在孩子上二年级了,放学回来会讲学校的事情,讲何香凝的故事给家人听,家人都觉得孩子越来越懂事,一家人和乐融融,再也没争吵过。


莫艺凡自豪地表示,周边的家长口碑相传,都很喜欢何香凝纪念小学,每年有家长慕名前来报名借读,虽然学校因学位限制,不能全部接受这些外地户籍的孩子,但学校希望能够将香凝先生的精神辐射到周边,影响一方。


家校公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

“各出所学、各尽所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的詹氏家训。如今,“詹天佑文化”、“精诚教育”已成为广州詹天佑小学的校园文化。


作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詹天佑小学开展了“家训家风家规进校园活动”,发动老师、家长整理、创建自己家族、家庭的家训家风家规,把良好的道德风尚、做人做事的规则带进校园。“家校公约”扬家风是詹天佑小学的一个弘扬好家风的特色项目,要求孩子每天学习一则与詹天佑好家风好家训相关的故事,陪伴孩子日念一好——教孩子学会感恩,知道感恩的人内心一定是个有温度的人;日行一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坚持每天做一件好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日思一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常反思常自省,让孩子饱受好家风的滋养;同时,也引导家长们在家里组织召开家庭会议,每个家庭成员说出自己希望父母(或孩子)做到的事情,定下约定。通过这种平等面对的时刻,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重要,家长也听到了孩子的心声。


小恒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掌握信息技术非常快,是班里的电脑管理员。他对手机游戏很上手,从开始的好奇很快就熟练了,熟练之后就机不离手。家长开始觉得孩子很不错,玩游戏超越了大人,但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孩子喜欢玩手机,再发展下去沉迷了就不能自拔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恒家长认识到,强行收手机是行不通的,订立家规、树立家风才是帮助孩子离开手机的好办法。于是,小恒一家召开了家庭会议,约定了使用手机的范围和时间,父母带头执行,家庭成员间互相监督。由于有家长的以身作则,小恒慢慢就脱离了手机依赖。


红色文化,给予了学生中国情怀

广州市天河区棠下小学的毕业生项乙,如今已成名牌大学的学生,她回忆起儿时的教育,感触最深的是棠下小学留给她的红色烙印。


“四年级起,我们成为棠下小学‘伟人的足迹’校本课程的首批受益者,我随少先队参加‘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重走大别山,带回‘李大钊中队’的称号。这一系列红色教育和情怀,使棠下小学生先于其他同龄人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理解革命意志和伟人精神,它使我对所处的中国大地产生真挚的亲密感与责任感。”


棠下小学校长曾岱仪告诉记者,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办学中,以“情系家国,怀容世界”为理念,以“弘扬红色文化,培育情怀少年”为德育特色。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伟人、学习伟人,学校开发了一套校本教材《伟人的足迹》,分为成长篇、伟业篇、幸福篇,该教材已进课堂多年。


▲ 棠下小学利用毛主席视察棠下的历史,进行红色教育


据介绍,为了让历史更紧密地联系现实,学校还组织少先队员采访棠下村老书记、原广州市革委会副主任钟叙本。老书记曾五次受毛主席接见,也是学校非常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老人已是87岁高龄,但每天坚持到天河公园锻炼,性格开朗。钟芷柔同学采访老书记写下这样的感言: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访了钟爷爷,心中无比幸福和骄傲……我们还从钟爷爷身上学到了坚持、乐观。


红色旋风之下,孩子们浸润其中,对其良好品格的养成起到重要的作用。项乙后来考取名牌大学,在大学里,成绩依然优异的她非常感恩学校的教育。“高中、大学期间我前往粤北和西部支教,都是小学期间情怀教育与品格教育的指引。小学给予了我中国情怀,大学给予了我国际视野,我把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确定为中国问题,也是棠小本土意识教育烙下的深刻印记。”


专家点评

家教互动实现亲子间的同频共振

点评人:李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点评:充分利用底蕴丰厚的文化历史资源,开设中国书画教育课,结合“香凝故事”大家讲活动,将何香凝的艺术造诣与精神气质融入到课堂教学,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手”拉“大手” 、家校公约体现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平等观念。由孩子们给父母讲授基本礼仪的做法尤其值得称赞,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自豪感,搭建家长与孩子间的天然联结,实现亲子间的同频共振,共同成长。


来源:羊城晚报

文字: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薛江华

出品: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

编辑:云雀 实习生:小笼包





专题精彩回顾

1、【家校共育 广州先行①】家校合力共育,实现1+1>2

2、【家校共育 广州先行②】校园吹拂“好家风” 家校共育“家文化”

如果您对家校共育有任何想法,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