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张璐瑶
“全球增速最快城市“、“未来硅谷”、“黑马”……近年来,位于中部的安徽省会城市合肥的身影频频见诸媒体。12月12日-15日,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和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主办,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全国晚报看合肥”活动在合肥举行。部分中央媒体及来自全国各地晚报同行们汇聚一堂,一同探秘这座城市的创新密码。
神秘“科学岛”:这里诞生的“人造太阳”轰动世界
12月13日,采访团首站便来到了位于合肥西郊的“科学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座落于此。
“在这里,经常能‘偶遇’院士。”合肥晚报的记者介绍。
就在不久前,科学岛刚传出一则轰动世界的新闻——“人造太阳”(又被称为:东方超环,英文简称EAST)实现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等多项重大突破。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博士王腾告诉记者,科学岛的“人造太阳”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它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一升海水,通过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公斤汽油。”王腾说。这一成果,也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在科学岛上,记者还探访了另一“大国重器”——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
当前,合肥拥有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4个大科学装置,拥有高等院校60所、在校生60多万人,拥有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400家。
创新“智造”:智能语音、智能工厂、智能家居“领先一步”
12月13日,采访团来到了合肥市高新区,这里藏着许多合肥领先全国的创新“秘密”。
在合肥市高新区,“X”造型的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综合主楼中,“藏”着许多世界领先的科研项目: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新型农业光伏系统”在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金奖,“一种可穿戴式热电发电安全指示系统”获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在合肥,类似的协同创新平台还有很多。
合肥高新区的科大讯飞展厅,最新产品“讯飞听见M1”展示了它的绝技:轻松拾取10米内有效声音,挑战噪声、混响复杂环境,1小时录音5分钟转成文字……这种先进科技尤其吸引采访团。“以后整理采访录音就省时、方便多了。”一位同行告诉记者。
正是源头技术创新,让科大讯飞一步步从国外巨头手里抢回了主流语音市场。
不远处的“中国声谷”,在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超过400个,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2017年产值达510亿元。
“智能制造”不仅在合肥高新区落地开花。在合肥北部的长丰县万力轮胎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随处可见智能机械手臂、自动驾驶运料车等,却很少见到工人身影。在这里,MES信息化系统已经实现了全领域智能化制造。
“主人你好,欢迎回家。”一说一应间,家里的灯亮了、窗帘开了……在位于长丰县的荣事达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中心,智能家居体验让采访团啧啧称奇。
记者了解到,如今,合肥已形成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创意文化六大产业集群。2017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1%,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3.4%。
文创魅力:“空心村”变“艺术村”,传统庐剧“重生”
科技创新之外,产业创新也让合肥城市面貌焕发新生机。
12月13日,采访团来到庐阳区三十岗乡崔岗艺术村。瓦房工作室、艺点空间、素陶公社、音乐小镇……很难想象,6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
2012年,策展人谢泽来这里承租闲置农房,打造个人工作室,随后众多艺术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三十岗乡则因势利导,配套基础设施,逐渐将崔岗打造成了“文化创意村”。
文化创意助力乡村振兴,昔日“空心村”变成了国家4A景区,成为合肥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在长丰县中国非遗园里,一场自创庐剧表演也让记者见证了合肥传统文化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庐剧曾是江淮大地上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近年来也曾遭遇地方剧种生存危机。
借助数字化手段,加大对庐剧等现存地方戏曲文献、资料及老一辈戏曲艺术家舞台影音资料的抢救性记录和保护;筹建“庐剧艺术传承中心”和戏曲名家艺术馆……求新求变,给了庐剧一次重生的机遇。
大数据等新技术还被应用于合肥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能养老救助……在合肥市老城区庐阳区,大数据服务也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几天采访下来,我们发现,生活在合肥,幸福感很强。”一名来自北京的同行说。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孙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