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派记者 李国辉
可搭载测绘相机、多光谱相机,在农田上方进行照片拍摄与遥感测绘,生成农田的正射影像、作业处方图,辅助无人机进行航线与作业规划,让农药、农肥喷洒实现智能、精准、安全……
12月14日,在广州举行的“农业数字的未来”年度大会上,广州企业极飞科技展示的“极侠”多功能农用无人机引来了全世界农业技术推动者的围观;
而来自北京的麦飞科技,展示了如何用大数据和自动采集体系,反追溯病虫害爆发整体过程;
从厦门过来的曾明宝团队,则直接扎根到了土壤的营养检测,通过智能化的系统,自动调整农作物施肥。
传统的种植模式在向科学和数据化种植方案上进行转变,人工智能的技术与算法,已经开始在农业生产中产生数据标准化产品,支撑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精准农业航空学科的创始人兰玉彬说,在精准航空技术等创新的带动下,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正在日新月异。
从“小趋势”到“大变化”
12月14日,在“数字农业的未来”的大会上,汇集了全球顶尖的数字农业推动者,共同探讨农业新技术的发展。
广州极飞科技发布和展示的极侠多功能无人机成为所有参会者围观的革命性产品之一。这一农业科技领域的新秀,不仅具有厘米级精度的全自主飞行能力,灵活多样的操控方式,还可以支持多种航线模式,场景适应性更强,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不同领域中。
中国农机工业化协会秘书长宁学贵表示,最近几年,中国农机装备的数字化实现了快速发展,北斗导航等智能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我们农机装备的标配和有效手段。
据了解,截至2017年,我国农机专业户超过500万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5128万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8.7万个。而以极飞科技生产的农用无人机为例,该企业全球在运营的植保无人机数量已超过了2.1万架,通过认证的无人机操作员已经超过2.8万人。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表示,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农民所接受。从几年前极飞刚刚开始创业时,大众对无人机植保的陌生与农户的将信将疑,发展到今天,已经涌入如此大量的从业人员,“小趋势”正在茁壮成长成“大变化”。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则认为,所有新鲜事物的出现,都要被市场、被消费者接受,需要真正解决这个行业的痛点,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我们判断,目前中国数字农业,包括飞防植保行业,已经度过这个阶段,未来会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黄伟东称,农业生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与气候、环境、土壤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在农业种植中,每个种植者要做出超过40项决策,每一个决策都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以农用无人机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发展正在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决策痛点。
作为精准农业航空学科的创始人,曾担任美国农业部高级工程师的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兰玉彬在大会上透露,去年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只有1.4万家,而今年却翻了两三倍,这说明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正在日新月异。
兰玉彬称,数字农业,就是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高新技术等与地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的信息获取,改善农作物的生长质量。而精准航空技术则是数字农业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也是数字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兰玉彬带领华南农业大学精准国际航空团队,从卫星遥感、大数据、喷施雾化等9个细分领域,对精准农业航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多个项目上取得了突破。
数字化深入农业产业链
北京麦飞科技是一家聚焦视觉光谱技术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商。该企业创始人宫华泽称,从他们近几年的研究中,中国农业正在发生一个非常急速且不可逆的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在向科学和数据化种植方案上进行转变,即数字农业方向。
“在农村发生的生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资料、设备的买卖,也在技术服务上形成了巨大的蓝海市场。”
在数字农业中,空间数据、气象数据、农田物联网、农业主管部门统计的农情背景数据……在统一灌输到一个系统平台之后,通过信息挖掘、人工智能的技术与算法,就能够产生一系列的数据标准化产品,支撑农业全产业链当中的各个环节。反过来,又能够为政府、金融机构决策提供依据。
“数据来源于种植,并且反哺于整个农业,这就是数字农业的核心所在。”宫华泽称,近年来,麦飞在全国搭建了数据采集网络,并将所有的数据将会汇集到形成农业基础大数据后台。
“过去种地必须有地,有种子,有化肥,最重要的是钱,生产要素缺一不可,但是未来数据会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说。
农业基础大数据如何服务于农业?以精准施药为例,麦飞建立了遥感病虫害自动检测标准,农田中不同位置爆发的病虫害会被分成五个等级,在此基础上生成施药的量化文件。
“我们不是去算农田里有多少虫子,我们的基本原理是当一个健康的植株体受到病虫害侵犯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异常,这种异常在太阳光反射能量拆解当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尖锐的异常谱,这个异常谱会直接反追溯到农作物在生长期爆发病虫害的整体过程。”
未来,这些基础大数据系统不仅能够应用于精准科学追肥、分析病虫害未来蔓延方向、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预估等等。
“透过这样的大数据系统,我们就可以实现与农作物的沟通。”从事土壤检测多年的农业植物作保专家曾明宝,在厦门带领团队从事对土壤营养检测的创新,检测细致到每一种微量元素,测完以后再经过智能化的系统分析,就可以调整施肥,并透过水肥一体化系统,迅速作出反应。
曾明宝称,现代农业基本方向就是“三良”,即“良种”“良法”“良品”。过去几十年,中国已经解决吃饱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吃得更好、更安全、更健康。
“我自己也种田,每天在田里面打滚,我们抽了不下几十万个作物的样品,我们发现无人机打药,农药的残留比传统药物的残留更低。”曾明宝说,通过农用无人机、农用大数据平台等方面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去追求更安全、更健康的农产品。
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陈亮认为,农村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在农业生产中,支付宝未来也可以带来更多服务。“比如,今天城市里面的服务是什么?服务是打车,是下馆子、看电影。但到了农村,也许服务就会变成一键召唤无人机来撒农药,一键召唤拖拉机过来运货。”(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