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王俊 通讯员 施靓宇
两年前,75岁的赵伯不慎摔了一跤,被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损伤伴高位不全瘫,并建议姑息治疗。两年来,赵伯一直与轮椅为伴,生活无法自理。近日,赵伯从江西吉安红色老区专程来到中山七院骨科,科室主任刘少喻教授团队给他做了“开门减压”手术,赵伯竟然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
据介绍,由于年事已高、颈髓损伤严重,手术难度高且风险大,术后效果可能不好,赵伯当时受伤后接诊医院建议不手术,以姑息治疗为主。2年来,他一直无法站立行走,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和心理负担。
来到中山七院后,在放射科罗柏宁教授团队的协助下,骨科团队为赵伯做了检查,发现他原先就存在严重颈椎OPLL+OALL合并颈椎管狭窄,颈椎管内的脊髓前后方“钳夹”严重,而2年前的那次跌倒加重了损伤,导致他行动功能出现障碍,无法站立行走,需要进行手术减压。
但赵伯已经75岁高龄了,能否经受得住手术的风险?考虑到赵伯从江西远道而来,对恢复行动能力期望很高,刘少喻教授结合多年的经验,经过细致的评估讨论,认为保守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且手术风险可控,决定为其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给脊髓充分减压。
“术中尽量减小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速康复。”在中山七院麻醉科池信锦团队的保障和配合下,骨科团队为赵伯实施了“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术中,超声科徐作峰团队同步测定颈髓减压后的形态和血运,即时明确减压效果。术后第3天,赵伯就在家人搀扶下站了起来。术后第12天,赵伯已经能独立行走,办理出院。
据了解,颈椎后路的椎板成形术有许多种方法,“双开门”法为其中的一种,它将两侧的椎板作为铰链,把棘突纵向劈开后向两边掀开。随着手术原则、技术、器械和设备的不断改进,其疗效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但因为手术对施术者要求较高,国内能开展的医院极少。中山七院开业至今,已为近10名患者实施了这种手术,既保证了疗效,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来源|羊城派
题图|羊城晚报资料图(图文无关)
责编|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