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附师生合唱团:歌声飘扬,这个团横跨三代人
2018-12-07 23:41 羊城派
成立于2018年4月12日,初衷是为华附130年庆典活动上的合唱表演而创立

12月8日,是华师附中130周年校庆。庆典活动中将有两首大合唱,热情洋溢的歌声,将让人倍感温暖。

华师附中师生校友合唱团成立于2018年4月12日,初衷是为华附130年庆典活动上的合唱表演而创立的。

合唱团有百人,包括华附在职老师、退休老师,以及华附毕业的学生,从1962届到2009届,横跨接近50届,整整三代人;成员亦包括各行各业的企业掌门人、国家干部、大学教师、医生、律师、记者等社会中坚力量。

合唱团大合照

集合号一年前已吹响

说起合唱团的成立,还要追溯到2018年2月3日一台名为“华师附中芳华艺术节”的大型文艺晚会。包括歌曲联唱、乐器独奏、钢琴弹唱、男声独唱、女生独唱、男女声二重唱、小组唱及不同形式的舞蹈和小品共计13个节目,仅仅三次排练后,老中青三代华附校友就上台了。表演当天,还成立了由华附校友组成的芳华艺术团,合唱团、舞蹈团等垂直艺术团体也在那时被酝酿创立。

团长:前副校长杨小村

华附前任副校长杨小村老师和校友代表迅速行动起来,向华附提交正式报告,顺利成立百人合唱团,而杨小村则是合唱团的“灵魂人物”。

杨小村(左一)是合唱团的灵魂人物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是1984年杨小村老师最后一轮担任高三的班主任时,给同学们上第一堂政治课时唱的歌儿。这堂课不是紧张的高考动员,也不是灌输“在记忆中加强理解,在理解中加强记忆”的大道理,三十多年过去了,飘荡着悠扬歌曲的开学第一课,令当年的同学们至今难忘。

杨小村老师为筹备合唱团积极奔走,得到学校积极响应。学校破例提供场地,让合唱团每周举行一次活动。

在合唱团的训练场地,外人常常会见到一个搬音响、布置场地……汗流浃背的身影,他就是杨小村。他经常向团友们打气:要唱出华附的精神来!

杨团长是合唱团的灵魂人物,让大家心归一处,声震校园。

总指挥:“七零后”关老师

这里说的“七零后”,是华附年过七十的音乐老师关淑筠。她在华附教音乐20多年,合唱团里的许多成员都是她的学生。

作为合唱团的总指挥,关老师从选歌曲、讲乐理知识,到歌唱技巧都尽心尽力。

今年暑假,因学校放假,合唱团排练暂停,关老师打开家门,让喜爱声乐的同学到家里“开小灶”。

合唱团还有两位年轻的艺术指导:89届的李卫星老师,有着二十年合唱指导经验;98届林琳老师,嗓音甜美,专门从事声乐专业。

三位指导老师同时授课

秘书长”:南医大博导

84届的赵明是南方医科大的教授、博导,在他研究的领域颇有名气,工作繁忙,但他真心喜欢唱歌,喜欢合唱团,“自封”为合唱团的秘书长,为合唱团做了大量的工作。

赵明每周在微信群里排练歌曲,发国内外合唱的精彩视频,打印歌词,通知每一次排练的注意事项。

金牌摄影师:邹师兄

75届的邹伟健师兄是合唱团的“金牌摄影师”。每次合唱团排练,他除了练歌,还见缝插针拍摄排练现场,次日,一个“美篇”就出来了。到目前为止,已发表有关合唱团的美篇23篇。因为他总把华附的“女生”拍得美美的,“女生”都喜欢邹师兄

风雨无阻每周见

合唱团的团员,从62届到98届,年龄跨度接近五十年。难能可贵的是,每周四晚上,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热似桑拿,八成以上的团员都会准时出现在华附的排练场。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所有令人快乐的活动中,唱歌排在第一位。或许这是吸引合唱团团员风雨无阻排练的原因,也或者是因为他们太爱母校了,不愿放过每次回母校的机会。

合唱团不仅仅是唱歌

合唱团的团员每周见一次,大家慢慢熟络起来,在华附的大家庭里,不仅一起唱歌,还会一起去玩、去旅行。

78届李志和校友,是大家都喜爱的“和哥”,每次排练都极积参与,为大家服务、鼓舞士气,他也是土著的猎德村人,身体壮实,以前还常常代表猎德村“爬龙舟”。到了端午节,他就在微信群里发定位,喊上合唱团的兄弟姐妹们看龙舟。

有时候天气好,有人在合唱群里一吆喝,沿江暴走族就出动了,一边走一边唱歌。

不论天气好不好,合唱团部分团员都会开“大食会”,名为吃饭,实际上是找个借口唱老歌或煲粤剧。

合唱团不仅去省内的南昆山、鼎湖山旅行,还一起去地中海,感受桑塔露琪亚歌曲背后的故事。

8日的华附校庆演出只是开始,华师附中师生校友合唱团还计划在本地唱,在外地唱,唱响未来,唱响世界。(文/陈冬菁  图/邹伟健)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