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湾珍贵老照片曝光!原来以前两岸真的栽满荔枝树
2018-11-18 11:11 羊城派 原创
关于荔枝湾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统筹/羊城派记者 何伟杰
文/羊城派记者 何伟杰
图/羊城派记者 陈秋明(除署名外)
旧照片由广州市荔湾区档案局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让恩宁路永庆坊、粤剧博物馆成为了广州的“网红”景点。

连日来,神探数次走访永庆坊、粤剧博物馆,到处可见脖子上挂着相机的“文艺青年”。在一些比较窄的巷子里,人与人之间甚至需要擦肩而过。李小龙故居、永庆大街24-28号等“网红建筑”成为了不少游客拍照“打卡”的圣地。

“现在的恩宁路就好像过年行花街一样。”有恩宁路居民兴奋地告诉神探,沉寂了多年的恩宁路,好久没有那么热闹了。


关于恩宁路周边的历史脉络,各位又知多少呢?神探今天就跟大家深度“开八”。

作为广州最早对外通商口岸的诞生地,荔湾一直以来被誉为广州的“千年商都”。从设立粤海关起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150多年间,今天永庆坊和粤剧博物馆所处的荔枝湾景区一带正是当年的贸易聚集地。

作为见证广州历史脉络的地标,这里承载着很多广州人的集体回忆。

荔枝湾的历史可追溯到广州建城之初的2200多年以前。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以今天的西村为驻地,筑泥城,并在河边种植花、藕和荔枝,“荔枝湾”因此得名。

清朝道光十年,富商潘仕成将荔枝湾方圆几百亩地买下,大兴土木修亭葺台,建成岭南第一名园,并提名为“海山仙馆”。海山仙馆旧址在今荔湾湖公园一带,原馆早已被拆卖损毁。上图为海山仙馆水榭(源于《海山仙馆》)。

民国时期的荔枝湾

民国时期的文塔

紫洞艇和花艇是旧日荔枝湾游玩饮宴的地方

一艘小艇经过荔枝湾的小河涌,水中还有水牛,摄于20世纪30年代 

昔日荔枝湾上游河的情景,这些装饰华美的小艇就是花艇

20世纪40年代,随着广州城区的扩展,城市人口的增加,荔枝湾两岸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居民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树。与此同时,旧荔枝湾附近的驷马涌沿岸成为了广州市近代工业的基地,开设了焦化厂、染料厂、电镀厂等,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质持续恶化,再也难以适应荔枝树的生长。

20世纪40年代的荔枝湾

1958年,荔枝湾一带开辟了荔湾湖公园,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通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被填平变成街道。

荔湾湖公园修建之前是一片烂泥塘和水田 

上世纪50年代末,荔湾湖公园建成后,成了人们郊游的热门地方

上世纪70年代末荔湾湖公园的湖心亭

1959年,西区师生在荔湾湖公园进行游湖活动

1959年,在荔湾湖公园正门举行西区师生游湖大会,舞龙表演是其中的一个助庆活动

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1992年,泮溪酒家至逢源桥一段水道也被覆盖。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荔枝湾还能看到水道

但到了九十年代,河涌已经被覆盖

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为了迎接广州亚运会,打造亚运景观,方案在2009年落实,2010年4月开始动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

复建中的龙津桥水道(李恒/摄)

如今,随着荔湾区大力打造,荔枝湾正变得越来越漂亮。“三月三·荔枝湾”、“五月五·龙船鼓”、“六月六·红云宴”、“七月七·情相依”、“新西关·月满湾”、“新西关·国庆欢”、“九月九·孝传后”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逐渐形成荔湾特色的旅游品牌,以文化宣传带旅游,实现文化魅力、产业活力、发展动力三力联动。

让我们一起来荔枝湾感受广州千年文化脉络吧!

来源 | 羊城派
本期主持 | 吕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