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李妹妍
10月31日,广州大学城星海音乐厅的后台,离上场还有半个多小时,吴正丹做完拉伸热身后,拿起一旁的书静静地翻看。
“直到现在,每一场演出我还是会紧张。”她的手微微发凉,这是略带紧张和兴奋的直接表现。无论台前表演过多少次,她总是要提醒自己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因为失误不仅仅意味着出洋相,更意味着危险。
舞台的灯光亮起,“白天鹅”昂首亮相,旋即轻盈离开地面,跳到了舞伴的臂膀、后背和头顶上,一连串高难度的动作惊得人们不禁屏住了呼吸。
幕落瞬间,掌声、欢呼声似要冲破屋顶,人们热切地喊着“安可”——为吴正丹,也为她精彩绝伦的“肩上芭蕾”。
动了心思:东方杂技嫁接西方芭蕾舞
“就在人身上跳!”
6岁进沈阳体校,8岁进辽宁省艺术体操队,9岁开始在全省比赛屡获冠军,12岁转入技巧体操队,3年后和搭档魏葆华取得世界技巧锦标赛冠军……如无意外,吴正丹结束运动生涯后将在老家找一份安稳的工作。
但命运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拐了个弯。“1998年我们从辽宁体委退役,当时的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杂技团(以下简称“战杂”)马上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邀请我们到广州发展。”提及战杂的“伯乐”,吴正丹心里充满感恩,初来乍到的她努力适应着从技巧运动员到杂技演员的身份转变,憋着劲早出成绩。
1999年一次随团到欧洲巡演后,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团长连声称赞他们的《对手顶》节目“非常像芭蕾舞演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吴正丹当下动了心思:将东方的杂技与西方的芭蕾舞嫁接,这是一条没人走过的路!她斗志满满:“我们有杂技的优势,就在人身上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但是站在哪儿呢?吴正丹拴上保险绳,在魏葆华身上开始找位置下脚。手臂上、后背上、大腿上、肚子上……经历无数次失败后,她在魏葆华的肩上找到了两块仅有足尖鞋鞋头一般大的地方,“我的落脚要很精确,稍微偏差1到2毫米就下去了。”
“毫不夸张地说,我的脚就是‘绞肉机’。”吴正丹这样形容训练的“皮肉之苦”——她的鞋尖要在魏葆华的肩上转大半圈,四五个动作后,肩膀上被鞋头磨过的地方开始泛红破皮渗血丝。为找到合适的动作,他们每天练习12个小时,光一个动作就练上几百次。即便吴正丹在鞋头粘上了软垫减少摩擦,魏葆华两肩皮肤还是反复磨烂流血结痂,最后硬生生磨出了两块黑色的印记。
不囿于“东方天鹅”,演绎杂技版《天鹅湖》
“成名后还去挑战,简直是疯了”
足尖一点,美丽的“东方天鹅”飞到王子的背上,在他的双肩、头顶上翩翩起舞……2002年第26届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上,当吴正丹如天鹅般轻落在魏葆华的右肩,摆出她最骄傲的造型——后阿拉贝斯站肩时,全场掌声、口哨声、欢呼声排山倒海地传来。
当吴正丹轻盈地回到地面的那一刻,按照惯例在26个节目结束之后才会起身鼓掌的摩纳哥大公站了起来,掌声为“东方天鹅”响起。“那一瞬间,我知道成功了。”
从2000年潜心首创《芭蕾对手顶——东方天鹅》起,两年内吴正丹和魏葆华数度推陈出新,在冲击杂技界最高赛场前还攻下了最后一个技术动作“单足尖站头顶踹燕”。至此,“东方天鹅”技术初步定型,他们也成为不离不弃的夫妻。
“她颠覆了传统的芭蕾艺术和古老的杂技艺术,将两种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在国内外同行毫不吝惜的赞美之辞中,“东方天鹅”一举成名,代表中国到30多个国家演出3000余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荣誉在不断涌来,吴正丹的目光却投向了杂技版《天鹅湖》。
“很多人觉得我成名后还去挑战,简直是疯了。”吴正丹坦承,挑战经典并赋予杂技情节和人物故事,这比想象中的难得多。她和导演逐个段落磨,决定用全新的形式改编这部经典的舞剧,如四小天鹅改成四小青蛙,在黑白天鹅变化的一幕中增加魔术,“杂技版《天鹅湖》在上海首次亮相,当年就演了32场,到现在都很不可思议。”
2006年3月,中国“天鹅”飞赴《天鹅湖》的故乡俄罗斯,第一站落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剧院。“如果演出在俄罗斯得到认可,那在世界各国都没问题了。” 当天的演出赢得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全体观众起立鼓掌长达15分钟。
当杂技生涯残酷的一面显现时,果断转身
“让更多人跳起‘肩上芭蕾’”
这段时间,吴正丹正在减肥控制体重——1.64米的身高,体重要控制在92斤以内,接下来的几场演出才不会太吃力。
“我现在只是偶尔接一些公益演出,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带学生上。”1981年出生的吴正丹已经37岁,年龄对杂技生涯残酷的一面正逐渐显现,腰和肢体的软度不复以往,极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渐渐不再在舞台呈现。
工作的重心也正在转变。她将每天的训练时间从12个小时减到了2个小时,腾出更多时间用于“肩上芭蕾”的普及和教学。2017年,她正式从部队转业,用“东方天鹅吴正丹艺术工作室”开启新的艺术传承之路。
如今, 吴正丹的工作日程变成了上午指导学生训练,下午自己训练加处理其他事务性工作。在工作室,吴正丹正耐心地纠正小朋友们姿势,她轻声细语:“我现在只是艺术普及,希望把这些经验和经历传递给这些4到12岁的孩子们,让更多人有机会走上‘肩上芭蕾’的艺术道路。”
“我现在正在转型,涉足更多的领域、学习更多的东西,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吴正丹笑称,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挑战的过程。
也曾累得不想上场
面对面
羊城晚报:“肩上芭蕾”有很多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对您来说,每一次演出成功都是巨大的体力消耗吧?
吴正丹:是的,这对体力要求很高。我记得在国外演出的时候,最多一天演四场,有的时候累得站在幕后,不想走出去。那个时候的心情,就是想着观众席能不能今天停电了这样。但坚持把这一场演完谢幕的时候,观众全场起立鼓掌的那一瞬间,油然而生的有骄傲也有满足。一个杂技演员当到这个份上,虽然也累也疼,但很享受。
羊城晚报:您现在上台还是会紧张吗?
吴正丹:现在为止,演出我还是会很紧张。这不是坏事,上场前适度紧张,后面动作才会越来越放松。每天空气的湿润度、气温对我们的动作都有影响,也许是一个很小原因,重心移少了可能就失误了。如果不想在舞台上丢人,就必须在平时的训练当中量变积累成质变。
人物志:吴正丹
1981年出生,辽宁沈阳人,“肩上芭蕾”的首创者。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其杂技代表作《芭蕾对手顶——东方的天鹅》颠覆了传统的芭蕾艺术和古老的杂技艺术,将两种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心推荐:多听听轻音乐
推荐大家多听听轻音乐,不限定是哪一种。我经常听的就有雅尼、神秘园、久石让的作品,他们的音乐特别让我感动。当思绪混乱时,听一点轻音乐会让我们慢慢平静下来。我是一个特别爱做白日梦的人,有时候某一段旋律就会让我浮想联翩,感受着其中的美好和快乐,让我向着更好方向去努力。
一句话
“人生是不断地自我挑战,挑战才有了跨界的作品、跨界的艺术人生。我希望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也能够在其他方面有精彩的表现,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