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首当话剧编剧《模范监狱》广州首演
2018-11-10 15:56 羊城派 原创
该剧本是易中天在创作《中华史》的间隙中,利用10天时间写就的

文/羊城派记者 艾修煜

11月9日晚,知名学者易中天首次担任编剧的独幕话剧《模范监狱》在广州演艺中心大剧院首演。

《模范监狱》把故事背景设置在1936年秋,彼时正在推行以“礼义廉耻”为重要思想的“新生活运动”,长江边某市监狱成为考察选点之一。

为了展示运动成果,国民政府决定评选模范监狱以供友邦记者团考察,并让特派员前往指导工作。监狱负责人闻讯,紧急组织犯人强化训练,争取获评,以谋封赏。岂料不堪教化的“学员”登场之后洋相百出,监狱里贪赃枉法的腐败现象反倒逐渐暴露出来,更让人不解的,是接连来了三个特派员,他们到底孰真孰假?

典狱长、看守长、特派员、抢劫犯、女学生……这里聚焦了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立场的人,矛盾重重,悬念不断。虽是独幕剧,但两个小时无间断的演出中,情节紧凑,台词精炼,让观众又笑又哭又深思。

三个特派员,四种可能性

该剧最大的成功之一,是剧中个性鲜明的四个关键角色:

“看守长”,出身牢头世家,为人心狠手辣,最懂得“从前从我爷爷那里传下来的江湖规矩”,是暴力与权力的代表。

“典狱长”毕业于法政学堂,本想在司法领域有所作为,却被 “模范监狱”里的江湖规矩所挟持,不断膨胀的贪欲和尚未完全泯灭的良心总是在不断地撕扯。

“特派员甲”满口官腔,装腔作势,最后却被发现是个兜里揣着记者证、演员证等多个证件的骗子。

“特派员乙”,是全剧中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他留洋归来,满怀理想,相信可以靠“新生活运动”和司法公正改变现状,但在这样一个是非之地,他几乎束手无策。

易中天这样评价自己笔下的人物——典狱长是“党国的面子”,看守长是“党国的骨子”,特派员甲是“党国的影子”,特派员乙则是“党国的镜子”。

天南地北方言梗,笑料不断

如果说四位主角撑起了故事的主线,监狱中的狱警和犯人则承包了主要的笑点。

他们操持着不同的方言——东北话,上海话,陕西话、四川话,河南话,湖北话……几乎涵盖了半个中国,这些改不掉的乡音浓缩出一个时代,也隐藏着一个人挥之不去的过去。

各种方言梗、谐音梗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之间源源不绝地制造着各种包袱和笑料,也令这座“模范监狱”在残酷之中掺杂了更多喜剧的鲜活。

60年梦成,剧本10天写就

据了解,该剧本是易中天在创作《中华史》的间隙中,利用10天时间写就的。虽然创作的时间不长,但这部话剧处女作汇集了易中天70年的人生历练、60年的戏剧梦想和40年的学术研究:

“我的戏剧缘分是从1957年开始的,那年有件大事,就是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枚人造卫星。学校组织我们上街宣传庆祝,我写了一个活报剧,由我和同学定光凯演出。定光凯头上戴顶高帽子,上面画着米字旗。我的头上也一顶高帽子,画星条旗。剧情极其简单,只有三句台词,一个动作。这戏就演完了。那年我十岁。”

导演韩清和杨佳音在接到剧本时曾感概:“易老师不像新人,又不像老手。这个剧本写得高级!在极致中出其不意。这种烧脑的创作让我们马上就产生了二次创作的冲动,非常过瘾!”

易中天总结:“我写话剧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因为好玩儿。但是写了就得有戏,有戏才有意思,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只要诸位觉得《模范监狱》真有戏,我就心满意足了。”

据悉,11月10日、11日,该剧还将在广州演艺中心大剧院连演两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