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一则新闻在各大媒体平台刷屏。
“重庆一公交车撞桥坠江”
10月28日上午,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公交车与一辆轿车相撞后,冲破护栏掉入长江。截至28日15时,已打捞出2名人员遗体。经公安机关走访调查并综合接报警情况,初步核实失联人员15人,公安、交通等部门正在现场全力施救。
事故经报道后,引起热议的不是事故发生后的救援情况,也不是公交车上的生还人数,而是“女司机逆行”。
这个关键词随着媒体的报道和大V的转发逐渐发酵,网友们的关注点都转移到了如何处置女司机,其中还不乏恶毒的诅咒和对“女司机”这一群体的讨伐↓
然而,几个小时后,警方公布调查结果——事故原因是公交车司机自身越线行驶,而被撞的女司机是正常驾驶,并未逆行。
此时的网络舆论画风完全不一样了,大家都一边倒地为女司机不平,而那些嚷嚷着“女司机不适合开车”的键盘侠都销声匿迹了。
对此,女司机的丈夫表示无奈,他在事件发生后就再也没能和妻子见面,他表示“虽然理解网友心情但不能接受,希望能得到媒体的公开道歉,也希望公安机关尽快公布调查结果,还妻子一个清白。”
对女司机的偏见
从事件中不难看出,“女司机”一词在社会和媒体眼中似乎总是存在偏见。
就连平时在路上见到急停急刹、突然加速的车辆,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
“这车里坐的肯定是女司机吧!”
还有不少人调侃“一张图看懂男女司机的区别”
不仅仅是上述的网友,还有很多媒体都喜欢用“女司机”作为标题和噱头。根据镝数数据对2016年全年的交通事故报道的调查,提及“女司机”的报道数量,几乎是提及“男司机”的4倍。
而在报道中,与“女司机”的高频关联词常常是——“油门”“刹车”“逃逸”等,这些开车基础的关联词与女司机的密切关联,容易让大众对女司机能否掌握基本上路技能产生怀疑和偏见。
女司机也渐渐被塑造成:出错几率高、事故几率大、应变能力弱、反应速度慢、情绪控制差、胆大妄为的形象,无形中被冠上了“马路杀手”的恶名。
除了新闻报道外,搜索引擎里出现的关联词,都常常对女司机有着负面偏向↓
女司机真的是马路杀手吗?
前不久“魔鬼女司机”新闻想必大家都还没忘记,事件的主角在倒车时连撞4车,撞完玛莎拉蒂又猛怼奥迪宝马,其“魔鬼操作”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但女司机开车真的如此令人担忧吗?
让海青菌用数据告诉你↓
与媒体报道的频率不同,现实中发生事故的男司机是女司机的4.6倍。
在北京交管部门做过的统计中也显示,女司机肇事事故死亡人数,仅约为男司机的1/50!
而高德地图用户行为数据显示,女司机的驾驶评分为91.2分,高于男司机的89.5分。其中,女司机在急加速、急刹车、超速方面的平均次数均低于男司机,文明驾驶程度明显好于男司机。
然而,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发生至今,大部分自媒体关于女司机的报道,仍带有明显的负面偏向,他们为了热度,故意用“女司机被警方控制” “公交车司机驾龄24年”等语句在暗中引导舆论。
包括上文提到的“魔鬼女司机”,尽管她在事发后马上主动报警处理赔偿事项,但如今搜索这个新闻,仍有很多媒体用“逃逸”来报道这个新闻事件。
摆脱偏见,客观看待
从上述的数据和报道我们可以得知,大家对女司机的刻板印象大多来自于各种负面标签、长期主导的男权主义和媒体的恶意报道。
△《生命时报》和汽车洋葱圈联合制作的短片《女司机真的技术差吗?不,这都是偏见!》
而从视频中我们也看到,不论男女司机,都会有不规范驾驶的时候;不论男女司机,都会有因为情绪不稳定而影响驾驶的时候,大家对于“女司机”的过分指责,其实无形中就是一种性别偏见。
而媒体的恶意报道,更是放大了这种性别偏见,错误地引导了舆论,让大家对“女司机”三个字闻风丧胆。
如何能让大家摆脱对“女司机”的刻板印象呢?
对此,海青菌想说——
-我 们-
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应该客观看待文章内容,不从性别预判对错,消除对“女司机”的偏见;
-媒 体-
媒体应该注重语言规范、公正报道,少对女性司机进行标签化、污名化,平等处理不同性别的报道;
-搜 索 引 擎-
搜索引擎更要注重道德责任,适当地推荐正面内容,而不是刻意使用带有偏向性的词语带动流量。
摆脱偏见,客观看待,从避免盲目预判做起,从击碎性别歧视做起,从你我做起。
-END-
素材来源:镝数、汽车洋葱圈、高德地图、参考网、微博等
本期编辑:Carol
本期责编:小V、TONG
业务合作、投稿 :hzqtw2011@163.com
▼
微信订阅号又改版了!
为了方便大家第一时间找到我们
请给海珠青年标颗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