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遥远的南极就像蒙了一层 " 面纱 "," 雪龙 " 号科考船是怎么在南北极破冰前行的?科考队员们在南北极的生活工作又有哪些特别之处?10 月 20 日," 极地科考 " 环保公益大讲堂在安利广州旗舰体验馆举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运行部主任张体军受邀为 200 多名羊城科考迷讲述南北极的见闻和经历,从南北极自然环境、科考工作、我国极地考察史等方面,分享了南北极科普知识和他的冰雪奇缘。本次活动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广州市环境保护宣教中心、安利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
雪龙船员在北极点合影
筹建第五个南极考察站
" 人生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 张体军拥有十余次南北极考察经历,还牵头主持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尤其是 " 雪鹰 601" 固定翼飞机首飞南极的试航任务,为极地现场人员和物资运输、多学科科学考察和考察船安全航行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在这个行业里,我算是新兵,还有很多坚持 30 多年的队员 ",张体军谦虚地说。
中国探索南极是后来居上,目前已经建成了 4 个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而过去 6 年,张体军的主要工作是为建设第 5 个南极考察站做准备。" 这次就是从罗斯海站回来。罗斯海区域既是南极考察与研究历史最长又是南极国际治理的热点区域,按照设计,第 5 个南极考察站为常年考察站 "。下个月,张体军就将再次前往罗斯海,继续完成该站的建设工作。
现场小 " 记者 " 踊跃提问
环保产品极地相随 16 载
极地生态环境异常脆弱。1991 年 4 月,中国与其他参与南极科考的国家共同签订了《南极环保协定》,据此协定,南极考察的生活用水需经生化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到海洋中。早在 2002 年,安利便与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结缘,其多种产品被确定为 " 中国南(北)极考察队选用产品 ",随科考船前往极地使用。
从 2002 年起,安利公司每年都会邀请极地专家,在全国各地进行 " 极地科考 安利相随 " 科普巡讲。通过科考队员的精彩演讲,市民们了解极地科考的意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市民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得到提升。16 年来,安利已在 66 个城市举办了 124 场巡讲,22 名极地专家参与,让 7.8 万多公众现场聆听了 " 来自极地的声音 "。
记者了解到,极地科学考察是世界上数十个包括经济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参与的考察活动,今年,我国已圆满完成了第 34 次南极考察及第 9 次北极考察。
新快报记者潘芝珍 通讯员 陈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