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Sir跑街40载,跑出中国摄影界的“奥斯卡”!
2018-10-22 09:40 羊城派 原创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原羊城晚报摄影部主任叶健强榜上有名

文/羊城派记者 甘韵仪
图/羊城派记者 陈秋明(历史图片由叶健强提供)

“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叶健强跑街。”跑街数十年的叶健强,终于跑出了一个中国摄影界的“奥斯卡”!

10月19日,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广州著名摄影家、原羊城晚报摄影部主任叶健强金榜题名。

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协会联合颁发的摄影艺术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此奖更关注摄影者的综合实力,因评审缜密而得到业界内外高度认可。

平民视角摄影作品登上大雅之堂!叶健强参评的这组作品,名为《广州老西关的故事》。“在生活的地平线上,我用平视的视角,摄取地气、人气,收获一幅幅简朴平凡、有市井百味的作品。”

叶健强40多年来跑遍广州大街小巷,热诚地记录着城市的变与不变。 

从西关情怀到广府精神

“西关”,在荔湾,过去是广州的商业繁华地带。老西关的故事,是叶健强跑街的重中之重。

“西关很有味道,麻石街、趟栊门、牛腩粉、鸡公榄……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这是一片能让人安放此心的土地,牵扯着广府人的情感。”叶Sir说(因叶健强常年走街串巷,许多熟识的广州街坊习惯称其为“叶Sir”)。

2003年,叶Sir跑街路过荔湾龙津路,发现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麻石街,附近居民称之为“鬼巷”。“鬼巷”两边是古旧的清代砖墙和满洲窗。叶Sir发现,经过“鬼巷”的街坊没有因碰撞而闹不和,反而约定俗成互相谦让侧身而过。

“对唔住”“唔好意思”……早上打照面时,“去饮茶啊?”傍晚下班时,“放工啦?”最日常的道歉与致意,让这条窄巷很“广味”。照片《鬼巷见文明》于是成了叶健强《广州老西关的故事》系列的一个亮点。

照片《鬼巷见文明》

《广州老西关的故事》系列,留下了城市真且珍的记忆。或许,评委们正是被这种至真至诚所打动。说起跑街的趣事,在叶Sir绘声绘色的笑谈中,总能感受到他的“广式鬼马”。这份鬼马,加上这份坚守,成就了叶健强这个老广州独有的魅力。

跑街作品见证城市成长

在广州土生土长的叶健强, 1971年被分配到广州新闻图片社工作。工作之余,他借出图片社的黑白相机,踩着单车到处去街拍。对跑街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1980年,叶健强被调到刚刚复刊的羊城晚报任摄影记者。有一次,时任羊城晚报总编辑的微音让叶健强一起坐“牛车”(铁皮火车)去佛山。

“当时我很不理解,堂堂老总,放着小车不坐,为什么偏要坐又脏又臭的‘牛车’?‘要你体验平民生活’,微音一语点破。平民生活的精髓,正是我几十年摄影路上执着追求的东西。”

2003年,他开始在《羊城晚报》开辟“叶健强跑街”摄影专栏,深受读者欢迎,逐渐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品牌。

叶Sir镜头下的广州,既充满人情味,也定格了城市的发展轨迹。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广州城弄潮不断。

叶健强作品《最早的个体户》:1984年,广州惠福路,广东第一家个体户“容记”小食店以物美价廉的“学生餐”名噪一时。

叶Sir1984年拍摄的《最早的个体户》,捕捉了改革开放广州第一代个体户的风采;1987年拍摄的《大姐大打‘大哥大’》,一名穿着时髦的靓女,拿着水壶般的“大哥大”当街打电话——这幅珍贵照片成为今年中国博物馆举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展展览照片之一。

作品《大姐大打“大哥大”》

1978年的一天,叶Sir爬上广州白云山,看到了电视塔,由此发现一个俯瞰广州城的绝佳位置。之后,他每十年在这个“原点”拍摄一次环市路,一拍就是40年。许多人被这组“十年一拍”、见证城市发展历程的照片所震撼。(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叶健强每十年都登一次环市路电视塔,俯拍环市路。

“叶Sir跑街”成广文化符号

开放与包容,低调与务实,真诚与坚韧,叶健强将广府人的性格特质融入一个个镜头,定格成一张文化名片。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坚守与演绎,“叶健强跑街”本身已成了“广文化、广生活”的符号。

时至今日,退休后的叶Sir依然不改初心,热情拥抱新时代,将报纸上的“叶健强跑街”栏目,开成了微信公众号,继续用镜头讲好广州人的故事。

羊城晚报编委罗韬说,他的作品像广州的“老火汤”,滋味平和而醇厚,是文火慢熬熬出来的,是以数十年的心力积界而成的,他硬是把固态的广州城拍出了流质来!四十多年广州社会的市态流变,世态流变,心态流变,都一一摄于镜下。而这广州四十年,正是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奶爸”一族》中的婴儿大个仔了
作品《肉痛》:下棋、打扑克、踢毽子……多少年来一直是珠江边的“平民风景线”,可像这位屡败屡战的仁兄如此投入还真不多见。正所谓“食得咸鱼抵得渴”,愿赌服输之余,寄望这位仁兄早日反败为胜。

他的作品,不是广州人说的“霎眼娇”,耐不得端详、咀嚼,而将经得起时浪的推排,时间越久,会越有味。他的作品有味,因为他的作品有根。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他不叫“爱广州”,因为他根本就视自己为广州的一部分,而摄影机则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广州老西关的故事《过年回老家,探望老街坊》
作品《甜过初恋》
广州老西关的故事《饮早茶》

羊城晚报图片总监颜长江曾传神地描绘叶健强的“广式鬼马”——“他常正经地走在办公室——姿态有些像李雪健演的宋江而神情故意作旁若无人状——突然就会来个芭蕾的回旋,或者高唱两句美声,让旁边人瞬间石化,待你还没笑出来,他又恢复原状假装没看见你,扭着腰身走了。”在他眼里,叶健强与市民生活的距离为零,拍的就是底层和底色。

回望这一路,叶Sir颇有感概。他的摄影作品曾被认为登不了大雅之堂。

摘下这个摄影界“全国最高个人成就奖”,记者请叶Sir分享一下“经验”,他说:“我是打心眼里热爱这个城市,热爱这个城市里的人,我愿意一辈子用镜头记录这个城、这些人。跑街时一眼看去,似乎都加上了感情的滤镜。这种感情,是我创作的源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叶健强话西关
叶健强送审《广州老西关的故事》时,曾随照片写下一段话,描述他心目中的西关:这辈子生活在广州的我,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眷恋着,我喜欢寻常巷陌,喜欢青砖黛瓦。我常年独行拍摄记录西关这一带富有岭南特色的骑楼老街。

如今的老街依然飘荡着浓浓的市井味,街边的磨刀、刨木、打麻雀、逗孩、门前拜神、叹茶,还有阿婆用煤炉煲猪脚姜,那缭绕的炉中轻烟,仿佛时光在此停顿……千年的城市万年的情,西关,它是广州的符号与印记。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