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基金会研究所副所长杨道匡:港珠澳大桥合作模式可复制推广
2018-10-20 00:05 羊城派 原创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粤港澳合作模式。

文/图 羊城派记者 李妹妍 实习生 李穗敏

因为工作原因,澳门基金会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政协港澳台委员会副主任杨道匡时常往返粤港澳三地,从港珠澳大桥立项调研开始,他就一直密切关注这项超级工程的进展。

杨道匡

“港珠澳大桥最直观的就是缩短了三地民众的通勤时间,但我认为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粤港澳合作模式。”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他表示,区域内城市融合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将有助于澳门延伸产业链、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通过与周边城市群的良好互动,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港珠澳大桥创新合作模式可复制推广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港珠澳大桥通车将会带来哪些积极的效应?

杨道匡:客观来说,港珠澳大桥本身创造了粤港澳三方合作新的模式。

从大桥筹建之前,就成立了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简称三地委,港珠澳大桥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都是由三方共同执行,比如形成粤港澳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资,就解决了谁来营运、利益分配的问题,这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


港珠澳大桥夜景 羊城晚报资料图

从这个思路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也可以复制推广这样的合作模式。首先是公共事业,香港澳门都要依靠广东供应淡水,能不能成立粤港澳供水集团?供电同样能不能成立粤港澳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保护也这样。特别像澳门这么小的地方,固体废料将来是堆无可堆,填无可填,必须要想办法去解决。环保公司引入一些新的科技,可以采取类似港珠澳大桥这种三方合作模式。

建设城市群重点在民生融合

羊城晚报:可不可以这么说,港珠澳大桥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创造了三地合作新模式,而这将加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

杨道匡 :是的,以前说三地合作重点基本都在经贸方面,但要建设大湾区城市群,重点是民生融合、人心融合,要想办法解决居民生活不便利的地方。以货币为例,大的范围叫金融合作,小的切入点就先解决居民生活三种货币兑换。

粤港澳那么小的地方,一个国家三种货币还互相兑换,真是说不过去。我们到广州开会,有些酒店却刷不了澳门中国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一看,他们说这叫境外卡。我建议能不能先从这方面着手:从货币兑换到信用卡,澳门中国银行跟内地中国银行内部系统打通,进而推广到整个湾区的城市群?澳门有澳门通,香港有八达通,广州有羊城通,能不能粤港澳大湾区搞一个粤港澳通?遇到问题,我们要弄清楚是技术层面还是政策层面的,清楚之后就把它打通。

大桥通车考验澳门旅游接待能力

城晚报:有舆论认为,从单Y设计看,港珠澳大桥对香港比澳门利好更多,您怎么看?

杨道匡:可能香港使用率会更高一些,但对澳门旅游也是巨大的利好。

香港那头出口靠近香港机场,有统计说去年香港接待游客是5800万,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可能有5000万潜在客流量会到珠江西岸,这是巨大的商机。

以往国际旅客要来澳门,香港机场出来以后直接有船连接澳门,但是每天只有三班,你错过那个时间就得出去香港岛,到码头再过来。现在有了港珠澳大桥,香港机场下来半小时就到了珠江西岸,多方便。

我认为新的问题在于澳门的旅游的接待能力。去年澳门游客是3260万,今年估计会增加到3400万左右,但澳门就这么大,接待能力不可能无限增加,如何应对未来可能的更多游客,要想办法去拓展空间,要有新的产业。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要怎么平衡港珠澳大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呢?

杨道匡:其实最好的合作方式就是跟珠海横琴合作。澳门30.8平方公里,横琴106平方公里,两个加起来就是140平方公里,弥补了澳门人口密度过高,很好地解决澳门没有休闲空间这个短板。澳门有度假式的酒店、世界文化遗产景区,跟珠海的主题公园、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就真的具备了基础:有休闲空间,有更多的选项,接待能力就大大提高。旅游合作可以作为将来大湾区融合的切入点,现在就看互相能不能形成共识、资源共用和利益分配。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