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品《与妻书》获“荷花奖”当代舞评选最高分
2018-10-18 11:34 羊城派 原创
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评选结束

文/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芦莹 余慎
图/黄凯迪

经过10月15日、16日的激烈角逐,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评奖结束。广东的当代舞作品《与妻书》获评最高分,《运河船工》、《黄河》得分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在本届“荷花奖”当代舞评选中,广东共有6部作品入围终评,包括《彩云追月》、《傩焰》、《蓝盔行动》、《与妻书》、《创·空间》、《雷公佑红土》。

其中,《与妻书》由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汪洌编导,广东歌舞剧院演出。该作品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编排流畅,情感细腻,催人泪下,征服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其得分在所有入围的33部当代舞作品中最高。

前三位作品好在哪?且听专家来点评。

一、《与妻书》(广东)

内容简介:该作品由汪洌编导,广东歌舞剧院演出。作品取材于近代散文名篇《与妻书》,林觉民在1911年黄花岗起义的三天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信。通过回忆与妻子情深意切的日常点滴,并将夫妻之爱扩展到“为天下人谋永福”,表达了为国献身、甘愿牺牲个人幸福的崇高情怀。

作品《与妻书》

专家点评:

 | 广东的《与妻书》在动作的设计上与人的情感更贴合。我注意到在作品的结尾,林觉民这个角色虚拟性地拿出了一封家书交给了自己的妻子。林觉民几次想交给她,但是不忍心交给她,最后还是交给了她。这样就更加扣在了“与妻书”这个点题上了。

——冯双白(中国舞协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

 | 我对这两位演员的现场表演是动了情的。作为一个编导、一个评委,这个节目给我整个的印象,从整体表现、形式运用,包括结构、动作语言,以及最后的呈现,都很诗意、流畅。而且整体的本体运用和情感的融合也很贴切。在结构上,我认为《与妻书》的两位演员没有按照传统写实的结构方式去诠释。它把这对夫妻生前恩爱的状态和生离死别后的缠绵融合在一起,你会完整地感觉到,在最后的分别、在横光剪影里边的对照,是容易让人感觉到诗意背景下的阴阳两隔。

——章东新(中国东方歌舞团创作中心编导、国家一级导演)

二、《运河船工》

内容简介:该作品由北京舞蹈家协会、北京舞蹈学院参演。作品以民国时期通州运河码头为时代背景,讲述船工们保护闯入他们生活里一位宣传革命女大学生的故事。赞颂了他们在艰辛生活环境下仍心怀正义与大义的高贵品质……他们虽然已经消失在历史舞台,但精神依然在延续。

作品《运河船工》

专家点评:

运河船工》得分也非常高。我觉得编导抓住了船工基本的动律,然后用这个动律一直贯穿在整个舞蹈。包括用动律来变换队形、来铺层情感的递进,我觉得这都非常好。这个节目的意向也很有意思,它用在底层的船工形象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叠加在一起,展示了最底层的这个人对革命的一种呼唤和支持。

——山翀(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三、《黄河》

内容简介:该作品由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河南省舞蹈家协会选送。作品以韵律动感十足的街舞形式,展现了中国的“母亲河”在新时代迸发出的时代活力。这也是“荷花奖”当代舞评选中首次有街舞作品入围。

作品《黄河》

专家点评:

我特别喜欢《黄河》。印象中,在《黄河》的舞蹈创作里,有中国古典舞的黄河、赵铁春民间舞的黄河、芭蕾舞的黄河和国际标准舞的黄河。我印象中街舞的《黄河》是最新出炉的。街舞本来是外来形式,它是美国黑人文化中的一种身体语言,但是我看了《黄河》,并不觉得它是黑人的文化,也不觉得它是外来的。我觉得它充分地表达了我们自己的民族情感。我看到了街舞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技巧都融入了独特的中国人形象,这种形象不是一个完全浮在上面的很虚幻的形象。而且这是在忍耐当中爆发出来的力量,你可以暂时让我挺不起腰,但是我告诉你,我一定会挺起腰来的,它就是这样的形象,给了我很大的冲击,让我很感动。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长期以来都是尖端的晋级赛场,来这儿的都是高手,所以我也很赞叹街舞的舞者们,他们有一些人并没有读过纯粹的专业院校,就是凭着自己的一份对街舞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达到今天这个高度,我很为他们感动。

——冯双白(中国舞协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