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6000年;长信宫灯:照着你;曾侯乙编钟:Duang……这些文采飞扬却又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独树一帜的文物纪录片。当古史不再是高冷的金文篆书,当纪录片也能像下饭剧一样轻松有趣,当国宝会说话、会对我们的凝视报以深情的回望,吸引一大波自来水、路转粉也在情理之中。
击鼓说唱俑以第一人称自述,妇好墓鸮尊的BGM全程竟是《愤怒的小鸟》,“喵星人”以自带萌属性的动画在漆食盘上蹦跳,国博知乎红人河森堡亲自上阵生动解说,无不是这部片子的亮点。说虚一点,主创团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汪洋恣肆的创造力和大气磅礴的行动力”是片子的制胜密码;用技术宅的话,引入8K的新标准,三维数字扫描、表面微痕提取、数字拓片、数字线图等技术使动画演示更加生动准确,加上新媒体化的剪辑手法与专为耳机收听订制的融媒体声音,全方位的科技加持,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动用如此复杂的技术,是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事实上,除了技艺、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活态传承,那些一动不动的器皿、雕塑、家具、建筑,随着主人的逝去已成陈迹。从电视片,到艺术展,从复原远古城市,到复制古代用品,现代人利用很“燃”的方式接触古人赖以生活的物质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只是文物,还有人们心底里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每一件国宝,都是古代生活的一个片段。当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台中、地库里,你或许想象不到他在千年前曾见证了刀光剑影、喧嚣嘈杂。商鞅方升无言,但它亲历了秦国变法、六国一统,是度量衡定于一尊的见证;里耶秦简无言,但那里记录了中国有记录以来最早的身份证和户口本;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无言,但你可曾想到,这件代表汉初织造最高水平的衣服,或是汉代贵妇宴饮聚会中的百变穿搭……历史无言,只不过它等待我们发掘文物背后的那些故事。那些故事,正是国宝“想说的话”。
钱穆在《国史大纲》序言中说:对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对很多人而言,历史教材中的时间、事件与意义,虽然客观但又少了几分情感,九品中正、六部九卿、五代十国在脑子里形成的或许是没有画面、模糊抽象的印象。所以高明的启蒙老师会用卫戍区司令解释九门提督,会用元代的“拈阄射利” 对比彩票,会把曾感叹“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的白居易看作唐代的蜗居客……军国大事背后的油盐酱醋,让历史的大框架有血有肉;那些千古皆然的内容,最能让我们产生对历史的共情与亲切。毕竟,同样有衣食住行的需求,同样面临生老病死的处境,任环境沧海桑田、技术一日十年,生活的母题始终不变。
一些学者从卷帙浩繁的典籍考证名物制度,从一支箭的工艺细节,到升席降席的每一个动作,试图用3D特效还原古代礼仪的全貌。佶屈聱牙的经典因此得以“翻译”,古代的生活场景仿佛历历在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认识古礼,不代表回到商周,更不是沉溺于器物收藏,而应从文明之源中体会因时损益的制度和一以贯之的礼乐精神。所以,寻找古今的交汇处、共鸣点,只是认识历史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得从传世文物、考古发现、文字材料中发现历史的多样与深刻。正所谓:先求其同,后求其异。对于研究者而言,孜孜不倦、皓首穷经仍是得其门而入的基本功;对普通人而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或许不太现实,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仍然必要。
如此说来,《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就更容易被理解。有人说:2017年是短视频行业元年。相比前几年陆续走红的《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用厚重大片让岁月化作徐徐展开的恢弘长卷,那么《如果国宝会说话》那一个个逼入眼帘的小视频只不过是风霜历史的惊鸿一瞥。100件文物,100个故事,100种表达,在五分钟里闪转腾挪出多样的视听感受,既摸准了观众的需求,也适应了互联网传播的趋势。所以,与其说是“说话”,不如说是“对话”,和秦汉唐宋找找共同语言,为我们感知历史打开一扇门。
这正是:国宝原本无言,静观历史风云。跨越今古鸿沟,洞开历史之门。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卢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