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护士”规范与安全存短板 监管几乎处空白区
2018-07-28 10:34 工人日报
这种“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形式满足了患者多样化医疗的需求,实现了零散化护理需求和护士资源的“精准对接”。然而,在便利患者、盘活医疗资源的同时,“网约护士”也在规范性与安全性上存在短板。

打开手机APP下单,就能足不出户预约专业护士上门提供打针、换药等护理服务。近期,“网约护士”在北京、上海、福州等多个城市出现。

这种“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形式满足了患者多样化医疗的需求,实现了零散化护理需求和护士资源的“精准对接”。然而,在便利患者、盘活医疗资源的同时,“网约护士”也在规范性与安全性上存在短板。

费用比门诊高出不少

从去年底开始,提供“网约护士”服务的手机APP平台陆续上线。记者浏览多个平台后发现,这些平台主要提供打针、输液、采血、换药、拆线、雾化治疗等各类基础护理服务,以及保胎针、产后护理等母婴护理服务。

患者在手机上进行注册和身份认证后,选择所需服务,上传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药品、病历等就医证明,即可下单预约护士。订单通过审核后才能接受上门服务。

那么,“网约护士”服务是如何定价的呢?

事实上,目前各大“网约护士”平台尚无统一的定价标准,但主要包含护理服务费和交通费两部分。总体来看,护士上门服务的费用要比医院门诊高出不少,一般相当于医院价格的5~8倍。

以平台“医护到家”为例,上门打针、拆线等服务费为139元一次,护士陪诊服务费为198元~208元一次不等。另一个平台“健护宝”,护士的交通费为100元左右,护理费根据服务类型从10元到100多元不等。

采访中,有患者认为“网约护士”护理费用还是偏高,但也有一些患者表示,护士上门服务省去了坐车和排队的“折腾”,也省了交通费,总体还是合理的。

7月20日,在“医护到家”平台,记者看到,热门服务中的打针服务已有24491人购买,采血服务的购买人数也超过了15700人。

监管几乎处于空白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网约护士”执业资质是患者使用平台预约护理服务时的一大顾虑。

按照护士执业规定,护士要在医院注册,并在指定医院服务。目前,护士多点执业仅在北京、天津、广东等少数几个地方试点,因此“网约护士”监管几乎处于空白区。

据了解,目前,各平台的“网约护士”大多来自公立医院,利用业余时间在平台接单兼职。还有一些则是在卫生学校取得相应资质的学生,由老师在线指导开展服务。在济南,“医护到家”平台已有约300名护士注册;在福州,“健护宝”平台已有500多名护士注册。

除了“网约护士”本身的执业资质问题,由于上门服务的护士多为年轻女性,服务过程中,“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福建省护理协会秘书长郑翠红认为,保障护士安全既需要平台加强细则的制订和执行,也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介入,她建议为注册护士购买人身保险。

此外,由于目前医院护士是分类别、分层级管理的,因此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未来随着“网约护士”提供的服务事项日益增多,分类别、分级别管理十分必要。

医疗安全是一条红线

在所属医院之外接受医疗服务,患者的医疗安全如何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医疗安全是“网约护士”服务的一条红线。

据悉,目前的“网约护士”平台更多承担的是简单的、标准化的居家护理服务,在确保医疗安全的情况下才会上门服务。碰到一些风险较大的护理项目时,则会拒绝接单,建议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

记者在几个“网约护士”平台上均看到,为降低风险与产生纠纷的可能,“用户必须具备正规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药品及病历证明”“护士不提供相关药品”“年龄不满10岁者不提供上门服务”等均是常规提醒内容。此外,根据服务项目的不同,还会有相应的个性提示:如年龄大于70岁的男性不提供导尿上门服务;有感染倾向、出血倾向等状况,无法提供胃管服务等。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患者而言,单独的“护士到家”无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疗行业需要医生和护士紧密配合,而护士没有处方权,倘若护理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往往难以单独处理。从这个角度,不仅需要“共享护士”,更需要“共享医疗”。(王维砚)

来源|工人日报
责编|童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