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校厉害了!本科生将赴西沙科考 还有可能为岛礁命名
2018-07-18 15:42 羊城派
中山大学2018年海洋科考夏季航次准备开拔

文/羊城派记者 王倩
实习生 王怡然 通讯员 蔡珊珊
图/羊城派记者 汤铭明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在世界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7月18日,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孙冬柏在“重返西沙 再启征程——中山大学西沙科考90周年纪念暨2018年海洋科考夏季航次动员大会”中这样说到。恰逢1928年西沙科考90周年,中山大学海洋科考队伍将于2018年7月再次起航,本航次将到西沙开展一系列综合科学考察,包括水下人文遗迹、海洋生物、海洋天然产物化合物、海洋地质、物理海洋学、海洋大气、岛礁开发利用等。

将首次为西沙岛礁海洋昆虫命名

据本航次领队朱铁权副教授介绍,西沙岛礁生物资源丰富,而针对该领域海洋昆虫的研究甚少,本航次将成为目前首次研究海洋昆虫的科考团队,并尝试为这些海洋昆虫命名。

该航次是中山大学“南海科学考察计划”第四次科考航次,主要研究区域是西沙岛礁与南海北部陆架海。基于目前缺乏系统性以及需多学科介入的研究现状,此次中山大学海洋科考队伍将结合考古学、人类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等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探讨西沙岛礁的环境、资源及人类活动,提高人们对南海岛礁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的认识。与此同时,以南海北部陆架海为研究海域,深入探究大洋深海与陆架浅海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与预测能力。 

中大“海洋学科群”将设15个学院

张培震院士以五点总结中山大学发展海洋学科群的优势:历史悠久、区位地理、装备先进、人才汇聚及综合学科。“海洋学科群”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需求。为加快“海洋学科群”建设,中山大学积极整合校内外海洋资源,组建南方海洋研究院,推进建设一艘6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形成海洋多学科交叉平台。

图/视觉中国

据悉,预计到2020年,中山大学位于珠海校区的“海洋学科群”将设立15个涉海整建制学院,全日制本科生数量将达到1万-1.2万。

评估滨海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

三年来,中山大学南海科学考察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新碳汇”便是其一。珠江陆源的大量营养盐经珠江河口输入南海北部近海,刺激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有机碳生产,吸收大气二氧化碳,形成新碳汇。增加了沉降的有机碳通量,提高了高层无机与有机碳浓度,这对保护海洋生物与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而围绕滨海断裂带的研究也在进行中,目前已经确认了滨海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性,确定断错沉积层的位移及年龄,紧接着将以估算滨海断裂的位移量和滑动速率为目标,估评其未来的强震危险性、潜在的地震和海啸灾害,也为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本科生将登船参与科学考察工作

“创新型海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本科阶段就抓起来。”张培震院士向记者说到,海洋综合探测和实践活动是发展海洋科技、培养创新型海洋人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中山大学鼓励多学科参与、本科生参加的形式,为今后国家海洋科学的发展储备优质人才。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航次共分为两个航段,7月20日-9月4日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岛礁点及航线,共计42天。7月28日-8月18日将在南海北部陆架海围绕海底峡谷和内波进行科考工作。

据悉,本航次的研究数据将实施中山大学海洋综合科考基础数据与样品的共享机制,并拟发表多篇高质量国际期刊论文。(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派
责编|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