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甘韵仪 实习生 蔡凡
羊城晚报近日一篇报道(2018年6月15日A9),在网上掀起了一阵“萝卜热”:台风“艾云尼”让广州从化一个村里的萝卜遭殃了,农民一筹莫展,眼看半年付出将化为泡影,广东财经大学(下文简称“广财”)与华南师范大学(下文简称“华师”)及时伸出援手。
这个温暖的故事,被广东共青团、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全国媒体、门户网站等广泛转发,传递正能量。
“萝卜热”背后,有广州高校师生的满腔热枕,更有高校巧妙行善的“诀窍”。
而“萝卜热”之外,恰逢今年徐闻菠萝又陷入滞销,两者又有哪些启示?
热+火:为你骄傲
“5天内,同学们疯狂吃掉22000斤萝卜!背后的故事很暖心”“5天内,22000斤萝卜被两所高校学生‘合伙’吃掉!发生了什么?”“这所学校竟让大学生‘天天吃萝卜’,真相令人感动”……
羊晚的报道出街后,网络上不同媒体用不同标题几乎全文转载,连高校的教师都向记者发来微信:广州高校师生的爱心,火了!
因同一份感动聚集起来的网友,像武林人士一样分出了好多“派别”。
“点赞派”的人说:“为爱心点赞!让爱的传递温暖社会,政通人和,人人和谐。”
“这种正气,大学引导得好!谁说现在的年轻孩子不懂事?赞了!”
“小家为大家,大学的做法让大学生们切身体会了主人翁责任感!为学校点赞!为大学生点赞!”
“感慨派”的人说:“有师德的老师还有一帮喜欢助人为乐的学生!”
“集体的智慧与能量惊人。”
“又一次温暖的感动。祖国大家庭,处处都是情。”
“一场有尊严的‘捐赠’,一堂生动的助人为乐课程。”
“这是我见过最好的萝卜宴,又是对口帮扶的一妙计。”
还有人说:“我这个大男人竟然感动哭了。”
“吃货派”的人说:“关键还是食堂大师傅厉害,做的菜肯定好吃。”
“箩卜的营养真的很好!孩子们多吃点有益健康!感谢这些厨师做出这么多花样!爱心箩卜宴,美味又营养。体恤农民苦,大家都开心!”
另外,“广东人是吃货的印象更深入人心了。”
还有许多学生忍不住为母校打call:“我就说,怎么华师突然把平时的青菜换成了萝卜,原来是这样子。”
“作为已不在学校的广财应届毕业生,没吃上饭堂的萝卜宴,表示真的好难受呀!”
“身为广东财经大学学子,为母校感到骄傲!”
需+求:雪中送炭
恶劣天气导致农产品临时性滞销,社会各界伸出援手,这样的故事并不少。
此前,徐闻菠萝滞销,广财与华师等高校参与其中,为饭堂购进了好几吨菠萝。酸酸甜甜的菠萝,在饭堂师傅的妙手之下,做成了学生们爱吃的菠萝饭、菠萝排骨、菠萝咕噜肉等,食材在一天几万人就餐的高校食堂,遇上正长身体的学生,很快就被消化掉了。
这一次“萝卜宴”事件中,也有网友想起:“2016年我们家乡苹果滞销,也是多亏了部分高校!”
据了解,2016年,借助圣诞节平安夜“亲朋好友互送苹果”的契机,兰州交通大学学生在校园内“1元义卖苹果”,帮助甘肃庄浪县苹果滞销的果农,1万斤苹果1天被抢购一空。
同年,天津外国语大学雷锋团从学校驻蓟州区结对帮扶工作组得到苹果滞销消息,开展“一元苹果助农计划”,取得很好效果,事件同样发生在圣诞节前几天。
综合几次事件,记者发现,爱心背后不仅有“求”,还有“需”。
华师饮食中心主任刘宪堂一再强调,打造萝卜宴,不仅帮助农民,高校食堂本身也有采购食材的需求。
兰州交通大学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卖苹果也刚好遇上圣诞节前夕,学生有这样的购买需要。
由此可见,当“需”与“求”相辅相成,才能真正达到共赢,才能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今年6月以来,广东高温+暴雨,东莞、茂名、从化等地的荔枝在上市前出现爆裂,销路堪忧,刘宪堂也曾想过,能不能借助高校饭堂优势,采购大量荔枝,帮助果农,但考虑到荔枝难以入膳,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诚+悉:锦上添花
解决农产品滞销,也遇到过很多尴尬。
伴随着“徐闻菠萝滞销”火起来的,还有“笨鲜生”事件。
2016年,广东徐闻县八万亩菠萝滞销,“一毛钱一斤都没人买”。
“笨鲜生”网上商城帮助销售,短时间内卖出六十万斤,但买家收到的菠萝大部分已经坏了,网上怨气很大,商城唯有赔偿。事件中,果农被指坐地起价、掺杂熟果,导致“一片好心,把店开跨了”的结果。
事件也引起网络大讨论,其中就涉及诚信问题。此次“萝卜热”之所以能够感动这么多人,一个“诚”字支撑起良好开端。
6月10日上午,广财饮食中心主任曾桓忠接到从化区鳌头镇宝溪村林叔焦急的电话后,当下就决定,让对方下午就把萝卜送过来。
基于此前的合作经历,以及双方的诚信精神,曾桓忠相信林叔不会借机将坏的萝卜送过来,林叔也相信曾桓忠不会借机压价甚至糊弄人,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在“买”的过程中,“诚”字保驾护航,在“卖”的过程中,“悉”字就很重要了。
曾桓忠说,此前帮助徐闻农民解决部分滞销菠萝时,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善举在学生中造成风波,部分学生怀疑学校饭堂“贪便宜”,才大量采购菠萝做菜,影响多元选择,降低饭菜质量。
这一次,学校推出“萝卜宴”的前一天,就在饭堂门口、各个打饭窗口张贴了温馨告示,说明了原因、采购的量、精心打造的菜式等,并鼓励学生们“为农民能渡过难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一个小小的举动,得到了与“菠萝风波”截然不同的效果,学生被感动,纷纷支持,让整个帮扶事件锦上添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萝卜宴”事件中,还有一个“悉”,就是畅通信息渠道。
广财获知消息后,马上告知华师,由此兄弟院校联手,增加了帮助力度。如果这种信息知悉程度进一步扩大,或许还有更多高校参与进来。
长+短:量力而为
这一次“萝卜宴”事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属于临时性滞销、短期内缓解,解决的是阵痛,而不是长痛。
两所高校在采购萝卜时,都优先考虑了学生总人数,以及萝卜的保质期,真正“萝卜宴”推出的时间,实际上只有4天,而且专门打造了十几个定制菜式。
“如果很长一段时间天天吃萝卜,从化村里的‘萝卜危机’解决了,学校的‘萝卜危机’开始了,也不利于学生均衡饮食。”广州市民韩先生说。
面对农产品滞销,不管高校,还是其他企业、社会组织,“爱心采购”都要量力而行、按需而行,也由此证实,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几年下来,“徐闻菠萝滞销”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5月以来,徐闻菠萝又一次陷入“滞销”困境。
5月中下旬,东莞一所高校倒是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家住徐闻雄利镇的学生邓肯(化名),其家人将14吨菠萝运到东莞水果市场售卖,结果卖不出去,经邓肯牵线,家人将所有菠萝运到了学校,在学校的呼吁下,学生以一块钱一个的价格积极购买,同样感动了不少人。
但是,这样的方式,能解决多少个14吨?能帮助多少位同学父亲卖菠萝?又能解决多少个徐闻菠萝?
要知道,有中国“菠萝之乡”美誉的徐闻,还有一大片“菠萝的海”呢,加上在广东人心目中,菠萝有“湿热”的特性,“人手一个天天吃”解决不了问题。
徐闻也意识到,不能每次滞销都靠爱心帮扶,近日,在广州志愿者的帮助下,徐闻正在探索科学生产方式,优化销售模式,希望以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解决“滞销”痛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派
责编|胡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