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消息,英国《自然通讯》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关于一块带毛恐龙化石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由中国、美国、比利时科学家组成。
研究者根据标本的特点,即在其中发现了和蜂鸟色素体相似的色素体,推测标本具有鲜艳的颜色,因此研究团队决定将其命名为“巨嵴彩虹龙”。图为“巨嵴彩虹龙”艺术效果图。
2014年,这块化石被发现于河北省青龙县,在随后的几年里,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胡东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牵头对化石进行了研究。
胡东宇向记者介绍,巨嵴彩虹龙发现的最大意义在于,发现了和鸟类用来飞行的羽毛具有相似特征的不对称飞羽。而不对称的飞羽和鸟类飞行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在彩虹龙发现之前,发现最早具有不对称羽毛的是始祖鸟,存在于距今1.45亿年前,彩虹龙则在约1.6亿年前出现,可以说将不对称飞羽的发现提早了1500多万年。
胡东宇介绍,“此前发现的近鸟龙没有看到有不对称飞羽,而彩虹龙则有,说明当时恐龙已经具有了飞行的属性和能力。除了不对称飞羽外,尾扇的排列也和现代鸟类相似。”在彩虹龙化石上还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小翼羽,即在鸟类拇指上生着的一簇小羽片,胡东宇称这个小翼羽和鸟类慢速飞行和着地有直接关系。
图为“巨嵴彩虹龙”全息标本和线条图。
胡东宇对记者称,目前基本公认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过来的,而彩虹龙化石标本的发现则在飞行演化上提供了更多的证据,“此前发现近鸟龙,后来又发现了彩虹龙,飞行特征均不一样,也说明了向飞行演化的恐龙不止一种,而是多种同时出现,我们也认为这些发现的学界研究价值还是非常大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
图片|视觉中国
责编|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