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双百行动”,补齐乡村教育短板,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特邀“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赴韶关市翁源县开展教育帮扶活动。此次活动以纵向帮扶“三所学校”为契机,通过专家引领、课例诊断、实践指导等形式,助力乡村教育提质增效,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月24日,张学新教授与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专家团队走进坝仔镇中心小学,开展课例诊断与专题培训,吸引了坝仔镇、江尾镇、周陂镇及翁源县教师发展中心的60余名教师参与。
在《对分课堂:走入乡村的教育变革》主题讲座中,张学新教授深入剖析了传统课堂的结构性局限,系统阐释了“精讲-独学-讨论-对话”四元教学模式的科学内涵。他指出,乡村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以科学理念为支撑突破发展瓶颈。“对分课堂”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节奏、重塑师生角色,为乡村课堂提供了一条可复制、易操作的教学改革路径。
张学新教授结合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真实课例,为乡村教师提供“靶向指导”。在语文《雷雨》教学中,他建议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空间;针对数学《优化》课例,提出“延时讨论”以促进知识内化;英语课堂则通过明晰活动分段、突出独学环节实现提质增效。现场示范调整的课例设计,让参训教师直观感受到对分课堂的实践魅力。
4月25日,在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的牵头下,张学新教授面向翁源县、始兴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开展对分课堂专题培训。培训活动在翁源县教师发展中心举行。翁源县教育局及教师发展中心、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主要领导,翁源、始兴两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有关领导、教研骨干及一线教师约200人参加培训。
翁源县教育局局长张文高度肯定“对分课堂”的实践成效,强调要深化理念学习,推动教学改革模式本土化落地。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玲详细介绍了“纵向帮扶”通过资源下沉、联合教研和教学培训等方式破解基层教育难题的创新机制。
张学新教授进一步从脑科学角度解析“讲授困局”,呼吁教师转变角色,重构课堂关系,以“对分课堂”激发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为乡村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清晰的方法论,将积极尝试应用新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此次帮扶活动是韶关学院发挥高校优势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高校+县域”协作机制,打造优秀试点学校,开展成果展示与跟踪培训,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实现“教-学-研”闭环,以创新理念和联动帮扶,点亮乡村教育未来,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高校智慧。
文、图|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刘桂芳 李易聪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