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月,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韶关学院南雄珠玑镇农村科技特派团队以“科技+文旅+农业”为核心,联合校政企多方力量,开展系列乡村振兴行动,为珠玑镇擘画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活力蓝图。
3月25日,韶关学院“双百行动”驻南雄市服务队联合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驻珠玑镇团队、韶关市旅游产业促进会、珠玑镇政府共同举办“韶关市旅游产业促进会・珠玑镇农文旅发展座谈会”。座谈会在珠玑镇政府会议室举行,韶关学院科技特派员隋春花、谢琳,韶关市旅游产业促进会代表企业负责人,珠玑镇文旅工作主管队长袁志聪,广东省乡村振兴东莞驻镇驻村帮扶大队、灵潭村第一书记湛得安及当地10余家农文旅企业代表参会。会议围绕“资源整合・品牌打造・产业升级”主题,就如何依托珠玑古巷、梅关古道等文化 IP,构建“文化+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展开深入探讨。
韶关市微领地信息科技与南雄兴雄公司商谈联手打造“珠玑文旅云平台”,融合VR/AR技术再现千年珠玑巷历史场景,开启智慧文旅沉浸式体验新时代。广东雄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联合南雄三佳农业公园建设“南雄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推动南雄板鸭等地理标志产品变身旅游手礼,共同打造珠玑镇农旅品牌。韶关市金沙生态园从文创赋能角度,提出在珠玑镇设立“乡村文创工作站”,孵化姓氏文化、红色文旅IP,建议灵潭驿站创新“民宿+非遗+研学”模式,激活古驿道文旅价值。
4月19日,韶关学院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技能提升+产业孵化”双驱培训,为珠玑镇当地村民送上“致富金钥匙”。旅游与地理学院隋春花围绕明确角色定位、提供热情服务、规范接待礼仪、传播地方文化等内容,开展“乡村旅游服务意识提升”培训,助力珠玑镇乡村旅游服务升级,推动村民向专业旅游服务者转型。生物与农业学院聂国添博士从食用菌生产效益、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文旅研学项目开发等方面,指导当地文旅企业和食用菌种植户设计“食用菌研学课程”,推动“种植+研学+销售”产业链落地,为乡村经济注入“菌力量”。
4月20日,韶关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22级学生在珠玑镇农村科技特派团队老师带领和指导下,开展“行走的课堂”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走进珠玑古巷、灵潭村、三佳农业公园、梅关古道等进行深度调研,采集游客需求数据,挖掘红色文化、姓氏寻根、驿道文化、生态康养等特色资源。分组策划“古驿道夜游光影秀”“农耕亲子研学营”“珠玑美食地图”“珠玑文旅云游”等旅游项目,复原珠玑古巷“古道商贸”场景,开发沉浸式剧本游,联合梅关古道打造“唐宋驿路文化节”,推出“古道徒步+诗词打卡”等特色活动,为珠玑镇旅游产品迭代提供年轻化的创意方案。
韶关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致力于推动珠玑镇农文旅创意发展,通过校地校企共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规划联建、人才联育、产业联兴,加强协同创新,以高校之智赋能乡村之美,让珠玑古驿道成为广东农文旅的闪亮名片,助力南雄市“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大成效。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王玉珊 李丽群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