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其中,广东9人获评“全国自强模范”,8个集体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4人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一起走进广东这8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1、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伤保险处(省劳鉴办)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伤保险处(省劳鉴办)秉持以劳动者为中心,将保障伤残职工权益作为核心工作,积极构建涵盖预防、康复加待遇保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伤保险体系,使劳动者伤有所保、残有所靠,让劳动者无后顾之忧。

2、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积极支持残联教育事业,持续关注特殊儿童教育事业。围绕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维护残疾儿童少年的各项权益,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切实提升了全省特殊教育水平。

3、广东狮子会

广东狮子会于2002年4月2日成立,为广东省AAAA级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广东狮子会践行党建引领,勇当助残先锋,创新打造“多维助残”服务体系:“视觉第一”光明行动为白内障患者送光明,“狮爱行动站”扎根社区精准帮扶,“艺海友爱”舞台托起残疾人艺术梦,“狮爱路灯”点亮乡村振兴路。万余志愿者以“正己助人”信念为桨,划动公益之舟驶向共同富裕彼岸,书写新时代社会组织助残新篇章。

4、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

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于2005年成立,作为国内第一所专门招收孤独症学生的公办特校和康复研究中心,开创我国孤独症教育新模式,不断深化“家校社医”协同育人机制,积极研发孤独症融合支持性课程,出版专业书籍,为全国多家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提供跟岗服务,多举措推动孤独症康复教育发展。

5、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其创办广州尚贤慈善基金会,搭建“医疗-教育-心理”三维支持体系,聚焦脑损伤儿童康复,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多年来深度开展“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庭”行动,支持特殊儿童健康成长;设立残疾人公益岗位,助力弱势群体实现自我造血,持续扩大帮扶范围,为弱势群体带去更多希望。

6、汕头市特殊教育学校

汕头市特殊教育学校于2005年成立,建立“文化-康复-职业”三位一体特色课程体系;五育并举,推行“123456”心育校本特色模式;持续开展“集中+分散”“互联网+”送教服务,用心用情落实为残疾学生办实事项目。此外,开设视障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填补粤东地区空白。学校办学成果丰硕,育人成绩突出,已成为汕头乃至粤东地区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7、佛山市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

佛山市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专注康复辅具领域35年,以轮椅为核心产品,为残疾人出行难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推出国内首辆电动、儿童及脑瘫患者专用轮椅,分年龄段设计脑瘫轮椅,打破进口高价产品垄断,通过规模化生产将轮椅价格降至千元级,年产超150万辆,畅销国内外。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残疾人就业,向公益机构捐赠产品,孵化多家企业,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主导组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国家轮椅车标准修订,带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8、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

护苗培智学校自2003年创办以来,创建“惠州特色、护苗品牌”康复模式,推动融合教育入选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承接政府特殊儿童学位购买服务,克服经费不足困境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组建专业爱心妈妈团队,为偏远地区智力/精神残疾女童提供家庭教育支持,联合公益组织募集物资减轻家庭负担。构建孤独症全生涯服务体系,开设职业教育工坊,组建惠州首支星青年乐队,开展研学活动促进社会融入。2022年以来通过公益活动普及孤独症知识,助力特殊群体实现“有学上、能就业、受尊重”,彰显助残教育机构的责任担当。

文 | 记者 柳卓楠 通讯员 粤残宣


责编: 校对: 审签:
本文记者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