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河智慧城凌塘村首期项目(AT0304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提出“一轴、一芯、八廊”的整体空间结构,最终打造为生态、生活、生产全面发展的“炉山南苑,三生智城”。其中,首期项目将重点落实复建安置用地。
生态、生活、生产全方位布局
凌塘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北部、天河智慧城核心区内的几何中心位置,在火炉山南麓、华观路北侧,其改造对于区域发展意义重大。
《规划》将助力天河智慧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通过创新“绿廊+公共服务、商业艺术、体育运动、市政交通”功能复合利用,为科创青年人才提供高标准配套。同时,推动环火炉山周边地区改造提升,充分发挥华南国家植物园和火炉山森林公园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美丽广州示范区。此外,还将为天河智慧城核心区提供高品质的生活配套、公共服务和产业空间,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一轴、一芯、八廊”的整体空间结构。其中,“一轴”为生态绿轴,“一芯”是火炉山森林公园生态绿芯,“八廊”包含山水通廊和看山视廊。此外,《规划》将在环火炉山地区实施“双增双减”,腾退旧村、旧厂,增加配套设施和开放率。
《规划》提出的目标愿景为“炉山南苑,三生智城”,具体体现在其功能布局上。其中,北部生态:塑造城央公园的东南门户;中部生活:营建幸福宜居的人居家园;南部生产:聚集科创产业的TOD园区。具体如下:
北部生态:修复矿坑,增加公园绿地8公顷,打通环山路,打造火炉山东南门户公园。更新单元范围内,建设火炉山东南门户公园;打通环山路,连接火炉山十里环山漫道,串联多个湖泊、服务设施等,打造最具生态和活力的环山游憩功能带。首期范围内,设置山门、贯通景观道路、控制看山视廊。
中部生活:塑造1条社区生活服务带,补齐公服短板,打造品质生活街区。布置2个邻里服务中心,3个社区公园、祠堂广场等,集中建设文教体卫等公服设施。首期打造1个社区公园,1处36班小学,1处祠堂广场。
南部生产:依托轨道站点和现状产业基础,形成成片连片产业空间。沿华观路布置科研生产、总部办公、商业消费等功能,为创新产业提供生长的空间,满足不同阶段的企业需求,培育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条。
分五期开发,首期将落实复建安置用地
据有关规划,凌塘村改造将分五期实施,综合考虑滚动开发,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并保障道路和公服设施的先行建设,划定首期范围。其中,一期(首期)为草莓园地块、凌塘新村、政府储备地;二期为岑村樟木山;三期为华观路南地块;四期为东晋丽苑小区及东侧空地;五期为凌塘主村。
本次《规划》调整范围为凌塘村改造项目首期范围,用地面积11.11公顷,包括凌塘新村、草莓园地块和政府储备地。目前,该地块东侧无现状建筑,西侧为凌塘新村村民自建房,现状建设量13.63平方米。
《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落实复建安置用地,将商业商办地块、商住地块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调整中小学用地边界,扩大中小学用地面积;调整变电站位置,降低邻避效应。控规调整后总建筑面积22.62万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面积6.82公顷,建筑面积20.99万平方米;中小学用地1.63公顷,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44公顷。
在城市设计上,《规划》落实建筑高度管控要求,首期内建筑高度控制在55米-65米范围内,形成西低东高、近山低矮的天际线,同时落实1处最小宽度约100米的看山视廊,突出简洁素雅的建筑风貌,并对第五立面进行风貌引导。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控规调整范围内规划总居住人口0.61万,配套33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其中,规划1处36班小学、1处18班幼儿园。
综合交通规划中,项目及周边规划形成“四纵四横”路网结构,提升了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率,还规划了3处简易立交。轨道交通方面,优化30号线软件路-天河湿地段三站两区间线路方案,调整30号线及车站沿规划天智路布置,使其更好地服务周边地块。公共交通设施规划了2处公交首末站和4处公共停车场,同时在华观路上设置5处人行过街天桥。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