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何镜堂教授走进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以《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美好人生》为主题为学生开讲座。他通过讲述自己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勉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练好做人做事的基本功,过好人生每一关,为民族振兴和人类幸福奋斗终身。

何镜堂院士在演讲中以人生要有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练好做人做事基本功、过好人生每一关、成功的四个要求、为民族振兴和人类幸福而奋斗等五个方面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

“人的一生就是做人做事,立足社会,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德、品质。我本科没教学,只有研究生教学,研究生的第一课(我)肯定是讲学建筑首先要学会做人。”何镜堂院士从自己的学生时代的经历开始,讲述奋斗历程的点滴,特别是何院士展示的一个手写册子,让学生大为震撼。

何院士告诉同学们,自己学生时代喜欢数理化,又热爱绘画,在老师的建议下,他将建筑设计作为毕生的志业,走上了“半个工程师,半个艺术家”建筑师之路。何院士向同学们分享:勤奋、才能、人品、机遇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要素,缺一不可。国家的改革开放,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奋斗的大舞台。机会人人平等,勤奋、才能、人品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一生努力,不断发展和完善,抓紧机会就能成功。

讲座中他回忆,为了给自己的毕业论文寻找查阅在那时还十分稀少的外国文献,从广州来到北京。而一本很重要的文献却只能外借三天,当时没有复印件,于是在简陋的招待所里,他徒手抄完了这本16万字的书。至今这份文献誊抄本依然被何院士悉心保留,当他通过现场大屏展示了这份宝贵资料时,学生们都大受震撼。他更自我调侃在45岁之前没文章、没作品、没奖项,是“三无人员”。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45岁时,何院士得知深圳科学馆设计竞赛招标,听到消息的第一个念头便是,机会来了!20天的时间,他在设计方案中力求实现建筑功能和造型艺术的完美结合,细心打磨每个细节,最终设计方案成功中选,建成后获得广东省和国家级的多个设计奖项。厚积薄发,何院士一步一步走向建筑设计殿堂的聚光灯下。

讲座最后,何院士勉励同学们道:建设人类共同的幸福家园,是我们这一代人光荣的历史使命。你们是青少年中的佼佼者,是社会未来的栋梁和希望。我虽已满头白发,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愿与同学们共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理想而奋斗,共同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美好的人生。

文、图 | 记者 蒋隽 通讯员 吴海丰

责编: 校对: 审签:
本文记者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