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正值长夏季节,天气炎热、雨水增多,这种天气湿热交蒸,毒虫滋生,人体易受外邪侵袭,脾胃功能易受损伤。古人将这一现象归纳为“毒”,认为五月是“百毒之月”,又称为“毒五月”,并衍生出忌同房、忌搬家、忌游泳等相关习俗。这些说法靠谱吗?广东省名中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陈泽雄主任医师进行解答。

“毒五月”湿邪易伤阳气

陈泽雄介绍,“毒五月”一般指农历五月,对应中医理论中的长夏季节。此时气候特点为湿热交蒸,自然界湿气重,对脾胃的功能影响大。脾主运化水湿,湿邪最易困脾,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黏滞、舌苔厚腻等“湿困脾胃”的表现。

“中医里提到的湿热蕴‘毒’,可理解为湿热之邪长期蓄积体内,若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代谢障碍,可能生湿、生痰、化热,引发皮肤疮疡、肠胃疾病等。” 陈泽雄解释。

“毒五月”忌贴贴、忌搬家?

民间有说法,农历五月期间夫妻最好不要同房。陈泽雄解答,这一民俗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并不是绝对不能同房,而是主要指不要房事过度。因为中医认为房事需消耗肾精与气血,而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精充足可促进脾胃运化,二者相互依存。若长夏季节脾胃已受湿邪困扰,气血生化不足,此时若房事过度,可能进一步耗伤肾精与气血,会导致脾胃虚弱、湿浊内停。而同房时人体毛孔大开,易感受外界湿热之邪,引发身体不适。

农历五月也不适宜搬家?“这主要指的是在湿热交蒸的气候下动土、迁居等体力大的活动会伤津耗气,使人劳累、困倦。” 陈泽雄解释,五月暑热渐盛,“暑为阳邪,易伤气阴”,而脾胃之气主升清降浊,暑热耗气伤阴可导致脾气虚弱,甚至脾气下陷、胃失和降,出现乏力、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

夏天一动一身汗,很多人会选择游泳作为运动方式,其实在中医看来,对于脾虚体湿的人,游泳并非运动的首选。这是因为淋雨、涉水、游泳等都属于外湿,外湿会引动内湿,加重原有的不适。

借草木之力运脾醒脾

农历五月,民间有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等习俗。这些习俗对于“毒五月”期间的运脾醒脾也是有帮助的。陈泽雄解释,艾草性温、芳香透达,菖蒲辛温化湿,二者皆具浓烈香气。中医认为“芳香入脾”,其挥发性成分可振奋脾胃阳气,化解中焦湿浊,改善因湿困脾土导致的脘腹胀满、纳差困倦等症状。

香囊常用药物多属芳香化湿类,如藿香解暑化湿、佩兰醒脾开胃、苍术燥湿健脾。通过口鼻吸入或皮肤接触,药物气味直达脾胃经,起到“外用药性,内调气机”的作用,尤其适合脾胃虚弱、湿气较重者预防湿浊困阻。

此外,草药外洗也有助于脾胃运化。如兰草(佩兰、泽兰等)煎汤洗浴,借药气透皮吸收,可芳香化湿、疏通经络。脾胃经循行于下肢(如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洗浴时按摩相关部位,能调节脾胃气机,缓解湿热困阻导致的肢体沉重。

文 | 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吴锦镇 章智琦
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校对: 审签:
本文记者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