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届广州大学语文教育论坛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讨会于广州大学举行。
本次活动吸引了400多位省内外语文教学名师、中小学语文老师、教研员、高校同行以及在读本硕师范生等现场参会,人数规模较首届激增一倍。会议同步安排网络直播,线上线下共同擘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交融的发展蓝图。
论坛开幕式上,广州大学二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提出要把语文看作学生语言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中小学学生过好有品质的语言生活,要求真、求善、求美。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吴新华指出,政策引领为我们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语文教育的责任担当是我们的时代使命,教育研究机构应与中小学高校携手奋进,开启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征程。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欧卫国校长畅谈广州中语会与广大附中在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方面的一些探索和体会,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融通课堂教学的传统文化理解与传播,深耕本地文化、建立岭南文化校本资源库,构建数字传承体系、将AI与传统文化结合,将非遗实践文化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等四点倡议。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禤健聪表示,为更好赓续师范人才培养传统,加强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交流合作,广州大学联合兄弟单位于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并发起成立了广东中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本次论坛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学的主题,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念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高校教育研究学者、教材编写专家、语文教研行家和优秀一线教师,集思广益,碰撞出思想火花,为语文教育和文化传承发展贡献智慧。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程翔教授以“中国古代教学思想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为主题,结合中国生成理论与实践,系统阐述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构建中国式生成课堂。中华书局编审、深圳大学国学院特聘研究员祝安顺教授的发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选择与实施策略”为题,对国学经典课教什么、如何教,国学经典教育的当代价值、国学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以正读西游记与文化心理健康教育为例进行了精彩教学经验分享。
课题展示环节,陕西师范大学程翔教授带领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初一10班的学生们开展了《爱莲说》示范课教学,将AI技术与语文课堂结合,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资料的检索,深入浅出地引导品味花之君子的高洁情操,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广州协和学校牛筱琼老师讲授《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以情感色调坐标系的建立,情感色彩命名,带领学生整合课内外送别诗歌,把握词人的情感脉络,结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绘制诗情交融的毕业专属色卡。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高培臣老师以“器物名称”为文化载体,借造字法、文学语境、历史故事和铭文、器型构造四个方法,融合博物馆器物云展厅、3D建模等形式,带领学生从器型、名字、用途等维度探秘器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体会古人的生活智慧。评课沙龙环节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丁之境教授主持,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林晖、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王惠、广东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楚云、广州中学语文教师郑文富等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组成评课小组,围绕论坛三节课例展开深度研讨。
名师工作室联盟展示交流环节,惠州市富民小学教师任萍带来“儿童阅读分级测试创新探索”分享,展示用微信小程序研发儿童阅读分级测试的探索成果。江门市蓬江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周华章以学情视角的过程化写作训练例谈作文教学老大难的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教学策略性建议。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教师娄红玉聚焦“数智赋能”,展现数智技术在语文跨学科写作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本次论坛广东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吸纳了25位新成员,还同时举行了第二届《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微视频资源库上线仪式,并为第二届征集活动的优秀视频进行颁奖。
广东省中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联席理事长、广州大学文学院丁之境教授表示,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届语文教育论坛取得了一些共识。第一届语文教育论坛形成的共识是,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树立三个意识:第一,看见文化,发掘、看见文字、文章(文学)背后中华民族共同遵守的规范、共同认可的价值、共同欣赏的审美。第二,理解文化,理解语文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等,进而产生文化认同、激发文化自信,第三,传播文化,在应用和创造中激活教材的文化生命力,引导学生在理解热爱的基础上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成为生活的自觉。本届论坛在此共识的基础上,通过跨学段的课例展示和研讨,总结了不同学年段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侧重点:小学学段突出“意象解码“和童趣化改造,重文化感知力;
初中学段强调”文道统一“的理解和践行,重文化诠释力;高中学段侧重“学术研究”的初步探索,重文化研究力。
本次论坛由广州大学主办,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协办,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传承研究与数据库建设”课题组、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东中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承办。
文、图|记者 蒋隽 通讯员 刘雨晴 黄楚蓝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