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一条生命,这是我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5月22日,东莞城市学院城建与智造学院2022级学生杨凯源在东莞市康华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位00后大学生是东莞市第189例捐献者,也是东莞城市学院成立以来第2位配型成功的爱心学子。

他的这份承载着希望的“生命火种”,为一名白血病患者点燃重生之光,以无私的善举为生命架起桥梁,生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博爱情怀与责任担当,用青春热血谱写了一曲生命赞歌。

青春担当:用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

4月17日,杨凯源接到一个电话,电话告知他与一名病人配对成功,问他愿不愿意捐赠?

由于当时正在整理课业资料,信号不是特别好,杨凯源听到后以为是诈骗电话,因为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再加上社会和学校的反诈宣传,以为是诈骗电话,就挂掉了。

挂掉电话,杨凯源又开始担心起来,万一不是诈骗电话,万一自己的骨髓能救人一命?自己碰巧能帮助别人,而不帮助,岂不是让别人失去了“生”的希望?

他想起来,自己曾在2023年,献血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说不定是与骨髓相关,他又上网搜查了这个电话的号码,结果它是东莞红十字会的电话。于是他再次拿起手机,打了过去,经过认真了解情况,医生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当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再次询问杨凯源意愿时,这次,杨凯源给出了答案,“我愿意!”

杨凯源出生于东莞虎门。2022年入读东莞城市学院城建与智造学院,担任二级心理辅导站诚挚工作室管理部部长。

在同学眼中,杨凯源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好学生。性格开朗,待人真诚,总是以温暖的笑容和积极的态度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在高中时杨凯源就参与献血活动,来到东莞城市学院后,他又参与献血活动。杨凯源说,献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愿意奉献自己的鲜血为他人带来更多生机。

从4月份开始,为确保捐献工作的顺利进行,杨凯源开始调整饮食习惯,严格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让自己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这个时候,他还认真学习了“造血干细胞”相关的知识以及捐赠的相关流程。

5月17日起,杨凯源来到东莞市康华医院接受动员剂注射,促使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入院进行高分辨检测、体检、注射动员剂……每向前走一步,他的心中便多一分坚定。

学校慰问:弘扬正能量 志愿者典范

最重要的环节终于到来!5月22日,采集当天,学校派出代表前往康华医院为杨凯源同学送上鲜花和慰问品。学校表示将全力支持其术后恢复,并协调学业安排,以实际行动为这份大爱保驾护航。

杨凯源也坚定地表示,“能够帮助到他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想到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个生命,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过程中身体会有些许疲惫,但一想到我正在为拯救一个鲜活的生命而努力,这点疲惫真的不算什么。”

作为广东省第2329位、东莞市第18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杨凯源以青春热血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与大爱情怀,他不仅是“最美志愿者”,更是“生命守护者”,他的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展现了城院学子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青春风采,成为全校青年志愿者的典范,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

大爱无疆:生命接力赛 爱的接力棒

在捐赠现场,东莞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还带来了一封受捐者的手写感谢信。他在感谢信中写道:“疾病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瞬间击碎了平静的生活……是您的善举,让我从绝望的深渊中看到希望,让破碎的家庭重新拥抱未来……我相信我一定能战胜病魔,获得新生!”

东莞康华医院工作人员表示,杨凯源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之后,医院装载着细胞袋的医用恒温箱,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种子”,完成一场“生命接力赛”。

校团委书记范琪介绍说,自2018年东莞城市学院首例在校大学生张超(东莞市第40例捐献者)以来,该校的公益精神薪火相传,时隔七年,杨凯源同学接过这份“爱的接力棒”,他的干细胞跨越生死阻隔,为一名白血病患者点燃重生希望。从配型成功到完成捐献,杨凯源同学用勇气践行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他的故事感动校园,更印证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正如他的捐献不仅是一次医学救助,更是一堂生动的“大爱实践课”。

文、图 | 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叶云峰

责编: 校对: 审签:
本文记者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