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的五星村是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近年来该村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脉搏,积极推动本地实施“百千万工程”,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升级、生态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多维度发力,书写了卓有成效的乡村发展篇章,近日更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五星村如何解开乡村振兴的发展密码,记者带着问题前往一探究竟。
云浮市中心城区周围是连片的丘陵山地。沿着国道324线向西南而去,在云雾山连绵密林的怀抱中拐向东方,就是五星村的地界。据资料记载,五星村因当时响应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国旗五星红旗的“五星”命名。五星村的辖区多是林地,国道324线沿着丘陵峡谷蜿蜒向西,两旁散落着16个下辖的自然村。
五星村各自然村大多背靠山岭,房子都是依着地形分布,自然而有生趣。村里绿树成荫,房舍精致,绿化小园圃随处可见,一看就知道产业经济发展相当不错。
五星村所产的托洞腐竹是当地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五星村充分发挥这个特色优势,依托“一村一品”等政策支持,大力推动托洞云星腐竹有限公司发展壮大。目前,该公司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同时带动村中其他腐竹生产作坊向规范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产业兴旺,村民的收入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五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木伙介绍:“我们通过‘基地+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集约流转土地资源,大力发展肉鸡、肉牛、油茶等产业。”目前,五星村已经种植了建成肉牛养殖场,还有3个肉鸡养殖场,有效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村里种植的1100多亩油茶已有两年时间,再过一年就有收成,预计将为村集体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
五星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形起伏,溪流绕村流淌。为了提升村生态环境水平,五星村实施了“一河两岸”工程,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景观。在村里的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推动下,培育出一支乡村绿化队伍。他们经常得到驿站开展的苗木移植技术培训,在村里挖掘“四旁五边”绿化空间,持续推进绿美乡村建设。于是,利用闲置边角地,村里建成了4个口袋公园。现在的五星村,村民劳作之余,也在村中小公园,和老人小孩一起,闲庭信步,享受悠然的环境。宁静的村居生活,比之现代城市,有着另一种充满安逸气息的吸引力。
在五星村,乡村治理已经使用智慧平台进行支撑。但基层治理的关键在队伍,五星村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其中。五星村的1066常住人口中,共有党员58名,是村里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在党建引领下,五星村深化村民自治,在全市先行先试探索村民小组规范运作。同时,扎实推进平安村(居)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强化普法宣传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服务机制,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成效。
五星村已形成了完善的“多网合一”机制,他们的“一屏观全村、一图治全村”的标准化智慧服务平台,能方便地掌控全村的运行情况,对村中各类情况进行调度处置。五星村智慧服务平台操作员叶彩芳介绍:“我们利用系统加强交通、治安、森防、防溺水等领域的动态管控,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智慧治理模式。”
观察一个村的发展,不只体现在产业,也不停留在运行秩序,更多体现在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上。五星村打造了党建广场、腐竹广场等文化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颖形式融入村居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党员义工和互助工作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踊跃参与“百千万工程”。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参与建设是积极的,全村累计动员让地3000平方米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村民张先生对村里的风尚大为赞叹:“村里定期开展‘集中服务日’动员村民共建家园,还有居家养老服务站经常开展助老服务,营造孝老爱亲风尚,加上村BA赛事,星级文明户评选这些活动时不时就办起来,既丰富文化生活 又激发村民共建的热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村的发展兴旺发达,内核除了党建引建、基础扎实,还有乡村的文明发展水平高。据记者观察,五星村的村民团结,向心力强,乡风淳朴,友爱亲善。这就不难理解它能在乡村风貌提升、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中齐心合力。作为石城镇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五星村先后荣获“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等称号,如今又斩获“全国文明村镇”这一国家级殊荣,为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标杆性成果。
云安区石城镇党委委员林志德评价:“这份荣誉既是对文明进步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据悉,石城镇将深化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把文明村镇创建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百千万工程”等深度融合,高标准推进硬件设施与乡风文明建设,让辖区群众共享更多文明建设成果。
文、图 | 记者 郑俊良 通讯员 潘理民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