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深圳湾,灯光璀璨的福田CBD与轰鸣作业的前海工地交相辉映。在这片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热土上,一份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重磅文件《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下称《意见》),正为特区注入新一轮制度创新的澎湃动能。
推进科研放权
记者梳理发现,《意见》系统提出“探索实施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在项目甄选、团队组建、技术路线选择、经费支配等方面赋予其更大管理权限,打破行政束缚,配合“预算+负面清单”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让科研人员从“填表报账”中解放出来。
在人才培育端,一场产教融合的深度变革正在发生。文件明确“支持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更允许“外商按规定在深圳投资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并引进先进培训课程、师资及教法。制造业升级需要国际化的技能认证体系,开放职教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剑指数据跨境
《意见》提出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领域的突破受人瞩目,文件明确提出“探索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把深圳推向全球数据治理的试验场。同时,稳步推进交通、地理、卫星遥感、气象、医疗卫生等领域公共数据依法合规分级分类开放。
同步推进的金融开放同样力度空前。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打破了两大交易所的上市壁垒。而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明确提出“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研究,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预示着深圳有望将成为央行数字货币国际化的关键节点。
深化深港衔接
在深圳河两岸,制度衔接正加速破壁。《意见》提出,“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香港涉税专业人士在深圳特定区域登记执业”,这标志着专业服务资格互认从医疗、建筑扩展到关键服务业。盐田港的货轮则见证着货物贸易的便利化升级,文件专门提出在“燃料加注结算”等方面支持盐田港加大探索,助力深圳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司法衔接领域更是亮点频出。文件提出,“支持深圳依法对特定港澳商事调解组织出具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和强制执行”。跨境执行效力问题曾是调解“最后一公里”障碍,深圳的突破有望重塑大湾区商事纠纷解决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特别强调“完善重大风险识别及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在数据跨境、金融开放等领域筑起防火墙,深圳既要当“先锋队”也要做“安全员”,这也是改革深化的体现。
文、图丨记者 李晓旭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