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向纵深,一场汇聚三地青年智慧的创新创业盛宴在珠海启幕。6月20日,2025珠港澳大学生创业之星育苗计划于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正式启动,320余位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及创客群体的代表共同见证这场关乎未来的创变之旅。
模式创新:四大引擎驱动创业生态升级
“今年的育苗计划,堪称一场产业、人才与资源的深度融合实验!”珠海市人才资源与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在“四引入”创新模式下,产业理念、企业导师、港澳资源与公益创业资源四大板块协同发力。
在产业对接层面,珠海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等六大主导产业,串联中航通飞、普米斯生物技术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链资源。三期集训营不仅涵盖企业高管分享、创新实践指导,更通过产品推广、订单对接,助力大学生项目精准嵌入本土产业生态。香港智学科技创始人田皓博兴奋地表示:“这种‘产业+创业’的深度联动,让我们港澳项目找到了落地珠海的‘生态密码’。”
企业导师团的组建堪称一大亮点。20余位由优秀企业家、管理骨干构成的“创业军师”,将通过“一对一”辅导,直击商业模式优化、风险防控等痛点。开营首日,普米斯生物技术高级人力资源总监陈辉的生物医药产业主题分享,便让42名参训创客直呼“干货满满”。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杜海东评价:“这是将企业实战经验转化为大学生创业动能的关键一步。”
港澳资源的深度整合同样亮眼。14家港澳青年创业社团齐聚启动仪式,“珠港澳青年创业服务集成式平台”即将扩容。后续在港澳举办的创业大讲堂,将通过政策宣讲、基地推介等活动,消除港澳青年来珠创业的信息壁垒。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副主席张博亮期待借此平台,实现“粤澳创业经验的双向奔赴”。
公益创业资源的倾斜更彰显诚意。入选“创业之星”的项目可免评审入驻国家级孵化基地,享受三年“零租金”福利及九大公益性服务,创投资本对接会也将为项目注入“金融活水”。
多维赋能:全链条培养点亮创业梦想
启动仪式现场,来自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代表,围绕“个人成长—项目创新—价值落地”全链条培养逻辑展开思维碰撞,为高等教育变革提供新思路。首场人工智能主题讲座中,香港理工大学魏敏晨教授以《视觉、影像与人工智能》为引,为创客们勾勒出技术落地的清晰路径。
据悉,本次育苗计划将持续至11月,通过科技企业参访、文化交流、项目合作等活动,预计培育超100个创业项目,吸引超1万人次参与,最终诞生20名“创业之星”。目前,招募遴选通道已全面开启,公开征集、高校推荐等多元渠道广纳英才。
“珠海不仅是产业高地,更是创业者的梦想港湾!”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徐东在启动仪式上发出诚挚邀约。凭借“五‘有’三‘好’政策包”、全国领先的人才安居政策,这座“青春之城”正以立体化人才生态,邀请珠港澳青年共赴创业之约,在大湾区建设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创新传奇。
文|何叶舟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