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暨南大学(以下简称“暨大”)主办,暨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暨大研究生院承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暨大召开,旨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高校领导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会议开幕式由暨大党委副书记兼基地主任夏泉主持。

国家民委教育司一级巡视员李学锋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推进学科建设,要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突破西方话语体系限制,强化理论创新与实践导向相结合。要加快完善课程体系、推动教材建设、加强师资储备,构建结构合理、交叉融合、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同时,通过成立学术组织、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形成多主体协同、多层次联动的建设格局。

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省民族宗教研究院院长罗龙结合广东省民族工作以及暨南大学的特色优势,提出建议:加强史料体系建设,挖掘岭南及港澳台侨相关史料;构建特色话语体系,创新港澳台侨叙事体系;完善理论体系建设,组建高水平学科团队开展基础和对策研究。

暨大党委书记孙彧表示,该校始终秉持“为侨服务、为国育人”的使命,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传播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近年来,学校聚焦涉港澳台侨特色,整合多学科资源,获批首批基地,进入第二批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试点。未来,暨大将继续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湾区建设与文化传播中发挥“侨校”优势,持续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贡献“暨南智慧”和“暨南力量”。

为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的系统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高端智力资源的战略支撑作用,会议现场举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聘书颁发仪式。正式聘任王延中、孙熙国、关凯、陈平、刘正寅等五位学科知名专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为暨大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学术指导和战略支持。

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副院长、基地首席专家、《民族研究》主编王延中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阮朝奇研究员,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熙国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关凯教授,暨大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刘正寅教授,暨大基地首席专家兼副主任陈奕平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学科建设路径、实践意义等主题展开深入阐述,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见解。该环节由暨大基地常务副主任、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院长程京武教授主持。

圆桌论坛环节由暨大研究生院副院长郭团研究员主持。国家民委教育司高校处处长金彦超,南京大学基地(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主任杨晓春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基地副主任王伟教授,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院长李从浩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主任田钒平教授,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副院长冯瑞教授,暨大基地副主任、暨大教务处处长刘涛教授等嘉宾就如何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会议最后由暨大基地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联俊教授作总结发言。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李伟苗
图丨学校供图

责编: 校对: 审签:
本文记者
查看更多 >
收起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