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那么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发展情况如何?近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联合智联招聘发布《2025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深圳、广州现代服务业招聘需求翻倍,中山、惠州工业自动化需求同比增长77.7%、54.0%。
大湾区产业人才需求结构
聚焦重点产业,集成电路、互联网、先进制造等占比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体系,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逐渐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湾区招聘需求中,重点产业占比较高。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以22.6%的占比位居首位;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占比相近,分别为8.0%、7.9%,凸显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产业优势;大型设备/重工业、加工制造、汽车等合计占比约为8.5%,集中体现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立区”的战略导向。
其中,深圳、广州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引擎作用和人才聚集效应。具体来看,深圳、广州招聘职位数在大湾区占比分别为35.2%、31.8%。穗深地区拥有众多知名行业巨头企业,人才需求量较大。除此之外,东莞、佛山招聘需求也较多,是区域内吸纳劳动力的重点城市。
产业人才需求变化
现代服务、先进制造等发展较好,养老/看护领域需求增长达28.9%
数据显示,大湾区当前招聘增速亮眼的产业集中于“现代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先进制造”等行业领域。
具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中养老/看护、居民服务增长突出,招聘职位数分别同比增长28.9%、13.9%。物联网、人工智能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分别为14.7%、5.6%。
先进制造业中,工业自动化招聘增长6.6%。大湾区多个城市都是制造业重镇,用人需求旺盛。同时,工业自动化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化进程的关键抓手,产业发展活力强劲。此外,现代物流中的交通/运输(12.8%)、物流/仓储(11.1%)招聘也稳步增长,凸显出大湾区高效物流体系的优势。
深入城市维度可发现:各城市依托资源禀赋与战略定位,实现协同与差异并存的发展模式,既避免同质化竞争,又通过城市互补放大集群效应,促进“湾区一盘棋”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深圳的养老/看护、物联网、人工智能需求分别同比增长120.9%、16.5%、9.1%。广州的居民服务、交通/运输和物流/仓储招聘分别同比增长100.4%、85.1%、36.2%。佛山的交通/运输业招聘同比增长151.5%。
东莞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招聘职位数分别同比增长42.8%、22.6%。中山、惠州的工业自动化发展势头强劲,分别实现了77.7%和54.0%的增长。
产业人才供需匹配
高技术人才和一线工人需求并重,招聘薪资双双上扬
大湾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职业构成呈现“高端技术岗+一线工人岗”的特征。在重点职业中,机械工程师(6.2%)、电气工程师(3.7%)、自动化工程师(1.8%)、CNC/数控操作(1.7%)等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高端技术岗位,而普工/操作工(2.7%)、电工(2.6%)、钳工(1.7%)等属于一线工人岗位。
前者支撑技术研发、系统设计等“创新链”环节,是产业突破技术壁垒的“大脑”,后者保障生产制造、设备运维等“产业链”落地,是产业价值技术转化的“双手”,两者缺一不可。
招聘薪资层面,技术密集型岗位与一线工人岗位的薪资增速均呈现上扬趋势。电气工程师、售后技术支持、电工、钳工的平均招聘月薪分别为14671元/月、9748元/月、8417元/月、8278元/月,同比分别增长4.2%、6.8%、11.5%、4.9%。
在人工智能行业中,销售工程师(2.9%)、销售顾问(2.1%)、大客户代表(1.6%)等业务拓展岗招聘职位数占比较高。同时,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机械工程师招聘占比均为1.6%,且算法工程师招聘薪资高达24799元,凸显其在领域内的关键技术地位。
全球超70%的消费级无人机、超50%的工业级无人机来自大湾区。区域内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技术人才的需求激增。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大湾区无人机组装测试的岗位需求暴增166.4%,无人机工程师岗位需求同比增长57.5%。 再来看机器人产业,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调试工程师、机器人算法的招聘职位数增速分别为53.0%、32.0%。
文、视频 | 记者 周聪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