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广州中考第二天,进行了数学、历史、政治三个科目的考试。下午历史和道法考试结束后,大部分考生笑着走出考场,与上午数学考完后的五味杂陈形成鲜明对比。
历史:需要对课本非常熟悉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东方校区)考点外,考生们神情轻松,纷纷表示“道法、历史出题组我爱你们!”
考生普遍反映难度适中,题目设置贴近平时所学内容。其中,一道道法小作文的创新题引发热议——以“致未来的自己”为题写一封给自己的信,被认为是“形式新颖、内容亲切”。虽然是创新题型,但内容还是平时老师所讲,与模拟练习时高度契合,学生写起来十分顺手。
广州市第七中学几名考生说,历史选择题"特别简单",但大题难度较高,尤其材料分析题"不按常理出牌"。
一名男生提到,试卷有科举制相关题目,要求"选一个朝代分析其对现代的意义",另有冷门考点如"谁打开了中世纪",被考生称"少有人能答对"。
面对创新题型,七中一考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难题限时3-5分钟思考,做不出立刻跳过,保住基础分更重要。"
陈同学表示,历史考得挺细的,历史大题第一题考的是宋朝科举制的发展与影响,第二题是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小论文,第三题考的是世界史,主要是工业革命与一战。“真的还是要对课本非常熟悉,答起来才会游刃有余。”
道法:难度降低 题型创新
多名考生反馈,难度整体低于去年,但部分创新题型和冷门考点引发广泛讨论。
广州市铁一中学考点一名考生说 :“道德与法治真的很简单。”陈同学表示,做完道法的试题还有10分钟,“比平时考试答得还顺,这次真的挺简单的。”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点考生普遍反映,政治试卷整体不是很难,最后一道小论文题颇具新意——题目要求以“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为载体,阐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新颖的命题形式引发热议,有考生表示,因答题卡预留12行书写空间,难以把握论述详略,纠结于“写满篇幅”还是“精简作答”。
统筹 | 记者 蒋隽
文|记者 蒋隽 何宁 崔文灿 秦小杰 郭子扬 刘颖颖 实习生 朱穗晴
图|记者 梁喻 崔文灿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