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客家山歌剧表演人才培训》开班仪式在嘉应学院何侨生大楼举行,这是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由嘉应学院申报立项并承办,录取的30名学员分别来自全国5个省(区、市)的专业文艺院团以及地方文化馆。他们将肩负起让客家山歌剧这朵“艺术之花”在全国文化艺术领域绽放、形成双向赋能良性循环的重任。
嘉应学院党委书记陈文海,广东省文联二级巡视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林金洲,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陈建忠,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刚毅,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黄丽华,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俊培等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李君主持。
“非遗传承需要注入更多年轻力量。”陈文海在致辞中强调,本次项目实施要扎根人民,讴歌时代,从人民群众的鲜活经验中汲取创作源泉,让客家山歌剧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生动载体;要守正创新,激发活力,巧妙融入现代元素,实现客家山歌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本土,走向世界,将客家山歌剧打造成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客家山歌剧从梅州走向全国、迈向世界舞台。
陈建忠表示,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是为了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动艺术事业发展。《客家山歌剧表演人才培训》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不仅是对客家山歌剧这一艺术形式的认可,更是对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鼓励与支持。
“项目构建‘传承+创新+应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旨在破解传统艺术传承的瓶颈。”该项目负责人张贵介绍,将在理论研修上深入探寻客家山歌剧的根脉,从表演程式、民俗语境到剧目内涵进行多维度解析。在技法实训中大胆探索,将科学声乐理论与客家原生唱法巧妙融合。在创作实践环节将组织学员深入田间地头采风,汲取兄弟省市客家地区的独特养分,孵化出新作品推动客家山歌剧实现从“历史记忆”向“当代表达”的精彩转身。
客家山歌剧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客家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代表表示,将培养出一批懂山歌、爱山歌、能唱好山歌、能创作新山歌的优秀人才。学员代表表示,将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日后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努力成为客家山歌剧艺术的合格传承者、优秀传播者和创新发展者。
文、图 | 赖嘉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