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珍贵的文物,公众得以窥见西汉的辉煌与繁荣。7月3日,《千年汉韵——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在珠海博物馆二楼第四、第五展厅正式开展,展出各类金器等文物83件套,展期将持续四个月。


当观众站在展柜前,凝视着金光闪闪的马蹄金、成串排列的五铢钱、精雕细琢的玉器等展品时,仿佛能穿越时空,听见两千年前汉王朝的钟鼓齐鸣,看见曾短暂登基又迅速陨落的废帝刘贺,在江南一隅过着他富足而低调的生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党工委副书记、局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长彭印䃂建议:“看展时,公众应将其放置于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去审视与感悟。唯有这样,才能更好领略到文物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与独特魅力。“

本次展览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为切入点,以“豫章海昏”“王侯威仪”与“儒风南阜”为脉络,强调以小见大、透物见史,生动展现海昏侯刘贺的传奇人生与大汉王朝的恢弘气象,吸引众多观众慕名而来。刘贺其人,颇为传奇。他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刘贺七岁为昌邑王,十九岁被拥立为帝,是西汉第九位皇帝,仅仅二十七天便被废黜,三十岁被封为海昏侯,三十四岁而逝,其后裔承袭海昏侯爵位绵延至东汉末年。他的一生贯穿着西汉中期的政治斗争与权力更迭,先后经历了诸侯王、天子、故昌邑王、列侯4种身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集“天子、王、侯”身份于一身者,被废黜后不但没有遭到诛杀,还因受到上官皇太后的庇护而过着富足的家庭生活,15年后在列候任上病故,是秦代确立皇帝制度以来罕有的失去帝位而又善终者。

据悉,海昏侯墓自2011年发掘以来,便以“出土文物多、保存完整、等级高”震惊考古界。这座墓葬不仅是中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更是研究汉代列侯制度、丧葬习俗与贵族生活的重要样本。


此次在珠海展出的文物涵盖金器、玉器、青铜器等多个门类,每一件都带着浓厚的历史印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长彭印䃂称,看展时,公众应将其放置于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去审视与感悟,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博物馆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与独特魅力。他提及,考古人员发现了来自波罗的海的琥珀、印度的水晶、伊朗的玛瑙、缅甸的翡翠……来自异域的珍宝,证明了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与世界建立了联系,“这些文物告诉我们,汉朝并不是封闭的帝国,而是一个开放包容、与世界有着广泛交流的文明古国。”

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黄静静称,本次特展汇集海昏侯墓出土珍品,将两千年汉文化瑰宝呈现于南海之滨,是暑期重要的文化盛事。

为了让沉睡的历史走进公众视野,本次展览还配套举办了专题学术讲座《走近海昏》,由彭印䃂亲自讲解海昏侯墓的发掘过程与文物意义。此外,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还推出“海昏有礼、侯国相约”文创优惠活动,鼓励观众把文化记忆带回家。

珠海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称,今后,珠海博物馆将持续推出更多优质文化展览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走”出来,为公众提供更多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

文 、视频 | 记者 钱瑜 实习生 陈思妍
图 | 受访者供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