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街谈巷议》重回大街小巷。从7月15日开始,《羊城晚报》恢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言论栏目《街谈巷议》。

《街谈巷议》诞生于1980年2月15日,位于头版,载微型评论,是《羊城晚报》的名专栏。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报人许实以“微音”为笔名,主笔该栏目长达23年,其鲜活犀利的笔触将街头巷尾的民生热点升华为深入浅出的“烟火评议”,诞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恢复后的《街谈巷议》栏目,以“小切口、大民生”为特色,聚焦重大民生、群众关切、社会热点,突出“在地化”,兼顾线上线下热闻;坚持“平民视角,短小精悍”写作原则,在保持言论客观公正的同时,凸显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可针砭、可褒扬,务求观点鲜明、立场清晰、见解独到、有棱有角。

敬请读者垂注。(文/董柳)

央视财经开设的微博话题#广东的路灯看起来很好吃# #广东的路灯可爱惨了#近日火上了热搜。用好吃来形容路灯,这种奇异的修辞闻所未闻。

原来,不拘一格的广东人把路灯做出了各种水果造型。增城的荔枝灯、梅州的柚子灯、徐闻的菠萝灯、云浮的黄皮灯等等,每一款都形神俱似,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浪漫的色彩。当夜幕降临,路灯闪亮,你对于陶醉与美好这样的字眼真的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

城市治理体现在各种细节之中。仅仅就照明的实用角度,路灯何其简单,但广东人玩出了一种让人刮目相看的生活美学。是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云卷云舒、斗转星移是一种美;春花秋月、山水清音是一种美;但是飞船入云、大厦巍峨、路灯闪耀,这种生生不息的攀登和创造,同样也是一种美。

水果造型把路灯艺术化、审美化,它绝不仅仅止于一盏路灯,更体现了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构建了某种接地气而又有点形而上意味的生活美学,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担当。

我们为广东的水果路灯喝彩,一如城市里四处可见的绿地、公园、栈道,在这些人们日用而不觉的细节里,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色,也看到了一个越来越好的广东。

文|林如敏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