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7月15日通报称,2025年7月8日,该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当地立即组织专业力量,全力开展防控工作。

经主动病例搜索和检测,截至7月15日,顺德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据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该病与登革热相似,主要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可通过清理孳生地、杀灭蚊虫等措施阻断传播途径。

蚊子这么烦人可以统统灭绝吗?我们跟随北京林业大学昆虫学博士高祺一起,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聊聊,到底能不能把蚊子彻底灭绝。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要消灭的到底是什么。

广义上的“蚊子”并不是一个物种,而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中所有的生物。

光中国有记录的此类生物,就包括30科508属5200种以上,即便是令人闻风丧胆,可以传播疟疾的按蚊也有超过450种。而每种蚊子,都有各自的物种名,比如众所周知的黑白相间的“大花蚊子”,它的中文学名叫做白纹伊蚊。

同时蚊子当中还有一些形态或习性特殊的群体。比如最大体长超过30厘米的巨蚊,再比如在公园河边灯光下聚集飞行的小飞虫——摇蚊,它们或多或少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每年都有朋友好奇地问我,这么大的蚊子吸血么?要不要躲远一点呢?

其实和我们的固有认知不同:大多数蚊子都是不吸血的。

在诸多蚊子中,只有蚊科昆虫的雌虫,在繁殖期才会吸食人类血液。而这些吸食血液的蚊子也都可以作为媒介传播疾病,比如按蚊又称疟蚊,是疟疾传播的唯一媒介;

库蚊是病毒性脑膜炎、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而伊蚊可以传播包括黄热病、登革热、脑炎等多种疾病。

这么说起来,被蚊子咬实在是太可怕了。但请大家注意,他们是传播媒介,意味着他们必须先叮咬患病的人,再叮咬别人时才有几率传播疾病,因此对于没有此类病例的国家或地区,这些蚊子并不能传播这些疾病。

那其余的蚊子吃什么呢?大家可能都观察过蚊子细长形似针管的“嘴”,也就是口器。

此类口器除了能吸食血液外,还能吸食植物树干中的汁液或者花中的花蜜,而大部分蚊子也确实是取食树汁或花蜜的。

这么说起来蚊子们要不叮咬人类,要不伤害植物,它们属于“害虫”,是不是应该全部杀死呢?

但实际上,自然界中许多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并不仅仅是表面上单方面捕食的关系。自然界有许多吃植物的昆虫都可以专性为它们的捕食对象传粉,就好像人们会种植庄稼一样,这些捕食者也会协助被捕食者繁殖。

比如说炖肉用的香料八角,就非常依赖蚊子进行传粉。八角想要完成传粉,就需要依靠瘿(yǐng)蚊携带自己的花粉,然后待瘿蚊飞去找其他成熟的植株产卵才可以。而瘿蚊作为八角的唯一传粉媒介,八角也是好吃好喝地供养着瘿蚊。在八角花停滞生长的时期中,花内营养丰富,温度恒定,就像是在特意帮助瘿蚊繁殖一样。

而且,蚊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传粉,它还是其他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蚊子数量庞大,其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数量更是远超成虫。在自然界中不少鸟、蝙蝠、鱼都以蚊子或孑孓为食,蚊子的数量也决定着生态系统中这些捕食蚊子生物的数量。无独有偶,鱼市上售卖的饲料红虫其实就是摇蚊的幼虫。

虽然我们现在确实有一些技术,可以灭绝某个蚊子种群,比如使用对人体无害的特殊细菌或真菌感染白纹伊蚊,或是通过辐射或基因编辑等手段,培养特殊品系的白纹伊蚊,使白纹伊蚊逐渐丧失繁殖能力,可这种投放“转基因蚊”的尝试无一不引发巨大的争议。

因为使用这些灭蚊手段很有可能会造成更深远的问题,比如说破坏生态系统,引起其他环境问题,基因编辑蚊可能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用于“侵略”其他国家的工具,以及蚊子灭绝之后可能导致其他生物随之灭亡等等。至今,科学界和环境保护界对这一做法仍存在争议。

到底是否要彻底灭绝蚊子?无论结论如何,我们现在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出门前别忘了做好防蚊措施,不然之后就只好带着满身被叮的包回家了。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中国新闻网、科普中国)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