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骄阳似火,金穗千重浪涌。7月15日,位于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的农田里,多台无人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抢收早稻,标志着当地夏粮收割全面展开。据当地农业部门预测,今年万绿智慧无人农场水稻亩产达600公斤,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在下坝村的田间里,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正沿着预设路线匀速推进,锋利的割台将沉甸甸的稻穗整齐卷入,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记者留意到,驾驶舱内空无一人,唯有智能终端闪烁的数据提示着作业进度。

据农场相关负责人王键宽介绍,无人收割机依托北斗导航与多光谱传感器,精准识别田块边界与作物密度,有效控制收割损失率,提高水稻收割效率。远处,技术员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亩产数据和机械状态。轰鸣声中,饱满的稻谷通过自动卸粮装置倾泻入车。

据了解,万绿智慧无人农场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由东源县政府主导,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岭南现代农业广东实验室教授罗锡文及其团队联合开发建设,农场集成物联网、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目前,该农场是广东省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水稻无人农场,农场面积辐射周边超过1万亩,其中1500亩为无人化核心区,配备无人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智能农机,通过云端远程操控,效率较人工提升5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农业作物效率。

收割现场,罗锡文带着团队走进田间地头,仔细察看今年水稻长势,与团队成员交流种植技术。国家统计局2024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稻谷单产7154.7公斤/公顷(477.0公斤每亩)。罗锡文介绍,由上坝村、下坝村组成的无人农场如今种满水稻,团队进驻开展种植后连续四年水稻单产均超过500公斤每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该无人农场采用高产、高抗的水稻新品种,结合变量施肥合理密植技术,2024年平均亩产达587.5公斤,较普通水稻增产11%,人工成本降低30%。同时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气象及病虫害,无人机巡田优化管理,配套电气化烘干、冷链仓储等设施,推动绿色农业,并托管周边3万亩农田,带动村集体年收入超200万元,目前已成为“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的科技标杆。

东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思明介绍,该农场集制种、育秧、烘干、加工于一体,种植了多种水稻品种,是东源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要产区,在“无人农场”和“水稻芯片”的“双核驱动”下,农场实现年产水稻超4000吨、制种超500吨,带动全县育种制种面积扩大至5000亩,华航香银针种子在河源市20余个乡镇全面推广种植。

文|记者 魏琴 吴奕镇 通讯员 陈殷 陈振敏

图、视频拍摄|林桂炎 梁喻

视频剪辑|余梓涛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