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中国的女性健康保驾护航!”网红主播辛巴(辛有志)在直播间里向“家人们”介绍。但辛巴自创品牌“棉密码”卫生巾近日却陷入质量安全漩涡。为更好厘清事件,记者对该事件时间线进行了梳理:

2017年,辛巴创立卫生巾品牌“棉密码”,主打“茶多酚芯片”概念,宣称具有抗氧化功效。凭借辛巴在直播间中的强势推广,该品牌累计销售额达33.3亿元,辛巴自称用户“超千万”。

2024年11月,“棉密码”宣称升级为“医护级”卫生巾。但在此前,已有消费者投诉产品含异物,品牌并未公开回应。

2025年3月,打假博主王先生关注到消费者举报后,将“棉密码”卫生巾送检(批号2025年1月),检出硫脲成分(640.4mg/kg)。

2025年5月,王先生组织消费者集体送检了10批次“棉密码”卫生巾产品,7份检出硫脲,其中茶氧夜用款含量高达3732.2μg/g。百余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反馈自己出现健康异常,包括皮疹、妇科炎症、甲状腺功能紊乱等。部分情况严重的患者组建维权群,统计显示超30人自诉患甲状腺癌,另有孕妇提及胎停、新生儿甲亢等问题。同期,辛选集团委托检测机构出具报告,称产品“符合旧国标”且“硫脲残留无害”。

2025年6月,某官方机构送检14批次“棉密码”卫生巾产品,仅1批未检出硫脲。樱花·舒缓型卫生巾硫脲含量飙升至16653.4679μg/g(超安全建议值47倍)。消费者小秋(化名)向广州白云区卫健局投诉,称使用棉密码六年半后罹患甲状腺结节及孩子贫血。卫健局回复“拟进一步调查”,但建议其走司法途径。

2025年7月1日,卫生巾新国标(GB 15979-2024)实施,首次将硫脲列为禁用物质

2025年7月24日,媒体集中曝光“棉密码”卫生巾硫脲含量超标事件,揭露硫脲疑为替代茶多酚的廉价添加剂。辛选集团两度回应,引用了汕头市监报告称产品“合格”,并强调“正常使用无风险”,但未公开争议批次的完整数据。蚁坊软件舆情监测显示,7月24日舆情峰值单日超76%讨论聚焦在社交平台,中性及负面舆情占比达86.2%,“硫脲”“甲状腺癌”成核心关键词。

有硫脲,但安全?

记者采访到消费者佟女士,佟女士表示,她的母亲分别在2022年、2025年两次批量购买了“棉密码”卫生巾,且都是在辛巴、蛋蛋的快手直播间购买。佟女士对记者表示,“我母亲是听过身边人说用着不错才买的”,但第一次使用“棉密码”时佟女士就感觉到不适,“用后会有瘙痒症状,平时用其他品牌没有。”

近期在了解到该品牌深陷致癌风波后,佟女士想将今年购买但一片未用的卫生巾退掉,但商品已经过了退货期,并且“现在他们的官方客服不理人”。记者在该店铺视频留言区查看,发现有大量消费者留言讨要说法,也有大量留言称“客服不回消息”。佟女士也对记者表示,并不知道“硫脲”是什么,只知道“他们说产品是医护级的”,便一味地相信了主播在直播间的宣传话术。

“棉密码”卫生巾号称是“辛巴亲自参与研发的第一款产品”,而调查发现,卫生巾官网显示“棉密码”采用的是一款号称99%抑菌的天然茶多酚芯片专利,通过专利号检索发现,上述专利来自佛山市顺德区州福慈鑫无纺布有限公司。

企查查APP显示,佛山市顺德区州福慈鑫无纺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法人为刘洲福,注册资本为5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面料纺织加工、生物基材料销售等。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均为暂停状态,暂停开始日期为今年7月15日,排污登记凭证也于今年3月10日后失效。此外,该公司曾于2017年3月申请“茶多酚芯片及芯片本体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法律状态显示“公布驳回”。

记者留意到,在“棉密码”品牌的官方声明中,特意指出“当卫生巾在正常、合理及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硫脲残留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所以,硫脲到底是什么?

硫脲是一种在工业、农业、医药领域广泛应用的含硫有机化合物,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中,因其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较高的生物健康风险,被国际癌症研究联盟列为3类致癌物。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这里的关键词是“长期暴露”。因此在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卫生巾“新国标”中,硫脲被明令列为禁用化学物质。有专家分析,硫脲因价格低廉且具有抗氧化特性,可能被用于替代成本更高的茶多酚或维生素C,以伪造抗氧化实验效果。但由时间线来看,旧国标产品仍可售至保质期结束,棉密码争议批次或可借此规避新规。

争议四起,女性怎么办?

卫生巾几乎是每一名女性都会使用到的日常卫生健康产品,但事实上,其安全标准却远低于化妆品,而“芯片功能化”等新概念产物更处于监管盲区。但放眼近两年关于卫生巾的种种社会争议会发现,大众的神经,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神经,早已经被扯动得疲惫不堪,心态上也早已风声鹤唳了。

本次硫脲事件存在问题既是卫生巾生产标准的健康、安全争议,也是一名知名主播的商业信誉度、选品信誉度、公关处理问题,但争议核心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女性消费者迫切地想知道,自己对于私处卫生安全的这根神经,是怎么一次又一次被无情牵动的?又该建立起一种怎样的机制才可以放松下这根紧绷的神经?

换句话说,归根结底,女性消费者长久以来“重要但似乎不够被重视”的私处卫生安全问题,其实是刚性需求没能得到持久的良性的市场反馈,甚至在众多资本争相角逐这块“蛋糕”的时候,也没能得到足够的尊重。不止一位消费者女性接受采访时表示,“市面上无论什么品牌的卫生巾,多多少少都有问题。”如此积累下来的怀疑、担心,居然让一片普通的卫生巾变成了检验市场良心、企业良心、销售渠道良心的检验巾。那,身处其中的女性呢?

佟女士也对记者坦言:“现在女性产品的质量问题不容乐观,感觉相关部门没有做到严格把关,总有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女性群体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我们接受卫生产品价格高,但不能对身体有害,微量的危害日积月累加上个体差异,也会造成不小的损害,希望有明确的质量检测规范,并严格执行,现在大家觉得厂家提供的抽检报告没有公信力。”

对企业而言,符合国标应当是底线,而不是极限,应当是起始向上的标准划定,而不是精心计算后打造出的“天花板”。但也不禁要追问,关乎女性生理健康安全的“国标”竟有20年的“空窗期”,从近些年各种卫生巾品牌频繁暴雷的情况来看,是不是也得好好把这块“地板砖”修得更平整了?

文|记者 廖梦君
图|图源网络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