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群来自岭南的青春身影,带着热忱与责任,踏上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的土地。他们是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用为期十五天的坚守与付出,在彝汉同胞心中架起了一座民族团结的温暖桥梁,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这片古老而热忱的土地上悄然生根、萌芽。
团队通过在当地开展特色义教、验光配镜、趣味运动会、集体生日会、女性健康知识科普等一系列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公益活动,促进以彝汉同心圆为核心的文化交融和民族团结。
队员将趣味性、实用性和家国情怀融入教学,并结合个人特长和地域特色,共开展了包含急救科普、爱眼护眼、手工绘画、心理健康、武术在内的40余门课程。广东医科大学教师林茵茹通过音乐和图片展示岭南文化,孩子们在粤剧、广绣等特色文化体验中拓展了视野。“原来广东的早茶有这么多种点心!”
“暖风中国”连续第七年携手广东省天行健慈善基金会,开展“知识科普+验光配镜”服务,为60名学生系统讲解护眼知识,并为周边村民免费验光配镜,累计服务160余人次。团队还举办了趣味运动会、集体生日会等温情活动,并开展女性健康科普活动等,得到了当地彝族同胞广泛好评。
活动期间时值彝族火把节,志愿者们与身着盛装的孩子们手拉手跳起达体舞。队员李海琳动情地说:“当我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感受到的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跳。”夜幕降临,篝火映照着各族同胞的笑脸,盖云顶小学的且沙老师用彝语“度载木萨,孜莫格尼”(火把节快乐,吉祥如意)送上祝福,志愿者们则手持火把为乡亲们祈福。这一刻,民族团结的深情超越了语言,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
文 | 记者 孙唯 通讯员 谢婷 廖健婷 李海琳 张漫洵 董忆欣
图 | 学校提供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