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沙滩可以捡到大龙虾了、深圳“宠客式”赶海、较场尾“作弊式”赶海……近日,深圳大鹏新区民宿商户,纷纷买海鲜投放海里,供游客体验赶海的短视频在网上热转。除了大批量抛洒贝壳类海鲜,更有民宿往浅滩处投放了尚未解绑的大龙虾。也因此,前往赶海的游客,体验了一把沙滩上“捡”到个头大、分量足大龙虾的惊奇体验。视频中显示,沙滩上乌泱泱都是游客,争相赶海捡海鲜。
记者了解到,这次网红视频“赶海地”位于广东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环保人士认为,这种“宠客式”赶海行为会污染海洋环境,更甚者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随意放生不等于增殖放流
会对海洋造成污染
根据网上发布的活动告示,大退潮来临,大鹏新区多家民宿在深圳较场尾海滩放生海鲜,活动时间集中在7月23日-28日下午2时-6时。
丰盛活跃的海洋生物来到人们的眼前,让人们意识到万千生命的力量、潮汐更替的奇妙。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成千上万游客的涌入,对潮间带的原住民和栖息地影响巨大。
环保人士马海鹏对这种“宠客式”赶海的行为非常担忧。他认为,这样的行为会对海洋造成污染。“养殖的海鲜和野生的海鲜不一样,它们到了海里,如果还活着的话,会造成海洋基因的污染。”马海鹏表示,这样的放生,与政府在推动的“增殖放流”完全不一样。增殖放流投放的是子一代鱼苗,“子一代鱼苗是指从野外采集的母体产生的后代,培育到适合的大小,再投放到海里。这样也不会污染环境。”此举造成的垃圾问题也不容忽视。
马海鹏还指出,过度赶海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偏离探索海洋初衷。“‘赶海’视频的走红,反映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欲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这一活动之中。然而,游客在滩涂上的随意踩踏和礁石的翻动,可能会对这些生物造成直接伤害。更严重的是,过量采捕不仅威胁到食物链上下游的生物,还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平衡。此外,误触有毒的海洋生物还可能对游客造成身体伤害,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涉事地位于保护区
开展活动需报审
马海鹏进一步指出,较场尾本身位于惠州市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在海里随意投放海鲜,以及引导游客赶海,肆意打捞,本身违法。在保护区内开展相应活动需要经过审批的。
与此同时,就在近日,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导动物放生活动的通知》,社会公众自行开展规模性水生生物放生活动的,应当按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主动向渔业渔政主管部门报告放生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等事项,并接受监督检查,水生生物原则上应来源于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严禁从网络平台、农贸市场或观赏鱼市场等渠道购买放生水生生物。各地要结合本地情况和实际需要,稳妥建设或确定一批适宜开展水生生物放生的放流平台(场所),配套供应适宜放生的水生生物,引导社会公众定点规范开展水生生物放生活动。
如何科学赶海?
提倡“三明治观察法”
“赶海”视频的火爆,体现了都市人对自然生态的憧憬,对浩瀚海洋的好奇。科学“赶海”,也是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进而保护自然的一大途径。
那么,究竟要如何科学赶海?此前,广东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深圳市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人民检察院、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等多家政府部门,以及多家环保组织,曾发出联合倡议,倡议生态赶海。
据介绍,潮间带是人类亲近海洋的最佳自然教室,也是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方。我们熟知的沙滩、礁石、红树林等,都是潮间带的具体呈现形式,它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在防波固堤、净化海水、净化空气、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拥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潮间带的生物每天面临着海浪、高温、高盐、大风等生存挑战,所以他们都进化到拥有各种生存特长,以适应艰难的环境。
深圳“潮间带”生活着螃蟹、跳跳鱼、贝类等海洋生物,还有海草、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海洋环境、生态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潮间带生物通过埋栖、穴居等方式隐藏在泥沙或者礁石下,而在滩涂上踩踏,肆意翻动礁石,可能直接伤害这些生物,如果采捕过量,还威胁食物链上下游生物,会破坏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误碰有毒海洋生物,还会伤害自己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这些显然违背了鼓励人们探索海洋的初衷。
对此,生态赶海提倡“三明治观察法”,一是翻开石头,二是观察拍照,三是原样复位。通过这样的形式,既与海洋生物近距离接触,又不会破坏当地的环境。
文、视频 | 记者 林园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