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庆60周年暨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庆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第三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研讨会举行。来自国内多所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与实践,人工智能时代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建强国际传播专门人才队伍贡献智慧与力量。研讨会得到《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与写作》《编辑之友》《新闻界》等学术期刊的大力支持。

本次大会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话语体系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协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申明浩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机关党委组织员、主持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工作商杰强主持开幕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申明浩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话语场面临深刻调整的当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深厚家国情怀、卓越国际传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尤为重要且紧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坚持以“国家所需、未来所向、广外所能”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构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贡献广外智慧和力量。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当前国际传播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与国际传播实践深度融合,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挑战。他强调,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生产的格局正在发生巨变,如何在新的传播格局中立足,如何提升中国的传播能力与话语权,已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课题。期待学界能以创新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范式升级,抓住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的机遇,实现理论的再一次跃升,共同为全球传播的发展贡献力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20周年的重要庆典活动,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平台。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国际传播是两个互相支撑、互为依托的研究领域,二者共同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举行本次研讨会的初衷,便是在新时代和智能传播的双重语境下,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新理念与新路径。他期待通过本次思想碰撞,为新文科与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贡献力量,并希望未来能与更多兄弟院校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本次研讨会总共分为主旨演讲和两场平行论坛。研讨会主旨演讲第一阶段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朱春阳评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尹韵公教授围绕《注重国际传播的实践性和原则性》,指出当前国际传播与智能传播已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两大重心,其相互渗透趋势愈加明显。尹教授强调,国际传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政治性,研究者应跳脱“只报道事实,回避真相”的框架,关注背后的传播权力结构与长期叙事战。他以中美博弈历史中的信息错位为例,警示传播中隐藏的“背锅机制”,呼吁传播学术界以系统思维辨析国际传播规律,为新时代构建负责任的大国叙事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朱颖教授以《从要素异化到价值共治:AIGC时代中华文化视觉化国际传播的困境与路径》为题,深入剖析了生成式AI图像技术发展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朱颖教授指出,当前AI视觉生成主要受制于数据、算法与算力三要素的“异化”,在全球语境中呈现出文化偏见、失真与理解障碍,严重制约中华文化的真实表达与传播力。她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的价值共治理念应对危机,呼吁政府、企业与公众协同提升数据丰富度、算法透明度与算力平衡性,推动中华文化视觉传播的智能协同再生。

平行论坛一分别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姬广绪、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系副主任朱立芳主持,《编辑之友》主编李晶、《新闻与写作》主编李蕾担任评议人。论坛围绕多个领域展开讨论,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中互联网思维与案例运用、华人华侨在海外传播中的优势及侨乡实践体系构建与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之策、青年在国际传播中的实践样态与对策路径、媒体在国际传播中以受众为中心的叙事策略、话语体系重塑、传播主体构建及技术赋能与传播效能提升建议、“债务陷阱外交” 相关研究、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中的平台吸纳问题及影响,以及影视作品海外传播的相关文化分析等内容,评议人也针对讨论内容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与方向。

平行论坛二分别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龚婉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姜熙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教授、《新闻界》总编辑段吉平担任评议人。论坛围绕多个学术领域展开深入探讨,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分享了研究成果与思考。其中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青少年网络舆情治理的指导启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三次创新历程与演进逻辑、国际传播变局下中国非遗对外传播的韧性话语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底蕴作用、数字游戏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机理分析、旅游数字叙事与文化间性生成机制的理论探索、西方中心主义话语霸权的认知战机制与解构策略、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平台生态下的边界工作实践等。与会评议人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推动相关领域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指明方向。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推动了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的交流互鉴,为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学术体系注入了新动能,更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使命担当与现实路径的理解。通过理论阐释与教育探索的互动互促,为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和丰富思路,为高校推进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宝贵借鉴。

文|记者 王倩 通讯员 路丝涵 喻诗淇 钟洁琳
图|通讯员 邱琪圆 钟洁琳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