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红棉怒放,“红”动广州,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集中开展。一城花开满城红,作为广州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的越秀核心片区范围内再添一处红色场馆。

3月25日,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五路昌兴街2号、4号的新青年创享社正式开放。

该场馆距离新青年社旧址约50米,越秀区在全市率先采用原址正常使用、异地策展的方式,以新青年社旧址历史为主题,打造成集红色展览、文化体验、创意书咖于一体的新青年创享文化空间。

“鲁迅先生,从历史书里走出来了!”

当天,一场由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越秀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主办,高剑父纪念馆、刘岘纪念馆承办的开放日活动在新青年创享社内开展。

活动中,导赏员扮演“时空引路人”的角色,在观众身边将《新青年》的故事娓娓道来。在一曲优美动听的《如愿》中,演员们以诗朗诵的方式,生动演绎了“李大钊”的《青春》和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掷地有声的诗篇把大家从当下拉回到历史过往,铿锵语调在空间中回荡,百年前中国青年应有的“六条标准”振聋发聩,其精神穿越时空也引起了当下人们的共鸣。

参观完一楼《新青年》历史展陈,越秀区新青年宣讲队员刘昌鑫发出了当下青年的强国之声,朗诵了原创诗文《越秀新青年,有我!》,020赫兹音乐营地的青年歌手献唱一曲《有我》与之呼应,展现了当代青年阔步向前、施展才干的愿望和决心,生动诠释强国有我的理想抱负。

此外,在二楼空间中的临展厅里,特别设置的木版年画非遗体验区则让观众通过亲身体验木版画拓印,感受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结合的艺术力量。

活动期间,新青年创享社、南粤先贤馆、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三馆还共同推出了“记录时代星火·传播思想光芒”主题研学活动,来自广州市第十三中学的学生们乘坐红色公交前往各场馆,寻找思想的星火,上一堂可触可感的校外思政课。

新青年社旧址别样“焕”新颜

新青年社旧址位于昌兴街26、28号,是越秀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承载着《新青年》杂志南迁广州传播革命思想的历史记忆。

据介绍,在旧址暂不具备活化利用条件下,越秀区采用“原址挂牌、正常使用、异地策展”的做法,以昌兴街2号、4号为试点,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力量”的模式,打造免费开放、共享使用的新青年创享社。

一层为常设展览及打卡互动区。常设展“《新青年》与新青年”,通过图文影像与沉浸式场景,还原《新青年》杂志南迁历程,再现《新青年》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的深远影响,还设有集章打卡区和场景还原区,增强展陈体验的丰富度。

二层是临展区及创意书咖区。临展区聚焦先锋主题,定期更新展陈内容,并结合展览开展特色文化体验活动。

目前正在举办的展览是“鲁迅与新青年刘岘暨鲁迅藏刘岘刻印木版年画展”,该展以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为线索,聚焦版画家刘岘的艺术生涯及其与鲁迅的师友之谊,呈现木刻版画“以刀为笔”的革命艺术力量。

创意书咖区则融合了阅读、沙龙与轻餐饮,未来将与机团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进行共享,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宣讲、阅读、讲座、培训、小型文艺展演等,目标成为青年思想引领、精神传承、文化交流的新型文化空间。

此外,新青年社旧址所在地昌兴街,品质提升工作深入推进,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栋一策”对沿街房屋外立面和首层橱窗进行了风貌提升,还灵活应用绿植、花卉等使街巷增添了绿意。

“活化利用红色革命遗址、创新开展传承弘扬活动,我们不遗余力、久久为功。”越秀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新青年创享社以外,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旧址也将完成修缮和布展,争取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与大家见面。

在7月份,该区将继续开展红色研学季,鼓励市民群众、游客和青少年学子们走进红色场馆,身临其境学习革命历史、身体力行传承红色基因。

文、视频|记者 卢佳圳 通讯员 詹苹苹
图|钟涌

责编: 校对: 签审:
本文记者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