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州第一次提出金融城的概念,就像在珠江北岸画了个圈,开启了“比肩珠江新城”的设想。十余年后,广州国际金融城南区高楼迭起,分立于黄埔大道另一侧的北区,第一栋超高层建筑即将落成,屹立在羊城创意产业园东南角。它是岭南数字创意大厦,也是羊晚人口中的“小羊楼”,未来的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承载地、数字创意产业集聚地、大湾区文化产业新地标。

以“羊”字为脉络的大厦,骑楼与翘角飞檐的岭南元素融入其中,从上空俯视宛若一张“打开的报纸”,文化大报“数创湾区 向云而行”的媒体融合和产业孵化之路有了具象的生动写照。

地上32层、地下2层,充足的发展空间蕴含着广阔的未来。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及岭南文化大模型将落户这里,2层设有岭南数字文化互动体验馆,羊城晚报采编团队整体搬家3至4层,融媒体中心设于7层,8层与13层为集团办公区,新闻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蓝图正变为实景,拉开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新篇章。

依托区位优势,南承金融城起步区金融产业、西接科韵路软件数字产业,结合园区孵化的文化、互联网产业,“小羊楼”将以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为核心,集聚一批人工智能、游戏、短剧等数字文化企业,引入金融服务机构,打造成“数字金融、数字文化创新区”。

14层的样板层打开对未来工作场景的想象。从单人静音舱,到开放协作空间,再到可容纳300人的多功能厅,“小羊楼”开放的现代办公空间将促进创新、共享和合作。5至6层的智慧食堂、9至11层的人才公寓,还有散落其间的休闲区,则让生活气息并存。

移步至高层,滔滔珠江从眼底穿行而过。可以想象,江水泛着落霞的余光洗净倦意,带来新的灵感与启发。放眼俯瞰,CBD稀缺的1.2万㎡大草坪将重回这片土地。在这个集办公、文化、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复合空间,“人文绿心”跳动,迸发更多活力与能量将成为可能。

在羊城创意产业园及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内,园区将探索构建企业成长全周期生态链闭环,提供全链条管理和配套服务。在这里,无论是初创微小企业,还是独角兽企业,都能拥有一席之地,找到支撑点与归属感。创造一个具有千亿产值、融国际视野、含岭南韵味的国际文化创意社区,将成为共同的目标。

珠江水流过金融城,金羊桥飞架黄埔大道沟通南北,“小羊楼”上风景独好,宜居、宜业的畅想正加速走向现实。

策划|郑华如 周乐瑞
统筹、主持|郑紫薇
文字|杨楚滢
拍摄|赵翊辰 潘俊华
剪辑|林润祺

责编: 校对: 签审:
本文记者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