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随着初一310名同学踏上春假之旅,玉岩中学成为广州市首个试行春假制度、让学生“错峰旅行”享受春光的学校。为何敢于“吃螃蟹”?

“放春假”的想法,源于广州市玉岩中学党委书记印贤文的一次带娃旅游。“去年暑假带两个小孩去上海和南京,那个热啊!不敢去没空调的地方,他们烦躁我也烦躁。本来以为是一家人的幸福时光,结果变成受罪。”印贤文回来后一直思考:寒暑假,不是最热就是最冷的季节,天气不好、人流扎堆、价格昂贵,难以实现假期应有的亲近大自然、亲子沟通的目的。由此,他想到了给学生“错峰放假”——春天感受万物复苏、秋天享受秋高气爽——在最好的季节与家人、朋友去旅行,感受美景、亲情、友情,去体验一场山川湖海中的成长。

印贤文认为,人生有三场旅行不可缺席——年幼时跟父母、少年时跟朋友、中年时陪伴父母,走天下、看山河。他想让女儿拥有这份幸福的人生体验,也同样想让学生们拥有。

考虑到不是所有父母都有假期,而且有些孩子也更希望跟同学一起旅行,印贤文决定让学生自主选择:“可以跟父母出去玩,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行程。”

一开始的计划是放5天、不占用周末、省外游。这个计划让印贤文的亲友团“捏把汗”,不断有人来提醒:“出点事儿咋办?干嘛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印贤文心里也有点怵,但坚持:“正确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就要做。”

他平日教育自己的女儿“学习重要,但人生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健康、友谊、习惯……”作为学校管理者,他信奉“希望给我自己的女儿提供怎样的教育,就给学生提供怎样的教育。”

 出于各种考量,此次春假最终设计为省内游。“第一次,我们探索和积累经验,安安全全、玩得痛快。”但他承诺全校师生,“只要这次旅行大家安安全全开开心心顺顺利利,打消各方的各种顾虑,以后每年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同学都能有春假和秋假,而且还能走得更远。”

印贤文相信,学生的成长在活动中,而不仅仅在教室,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生命的体验。用一周的时间,放下书本,走进自然,去感受大地的脉动,去聆听花开的声音,才是青春应有的样子。

文|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图|学校提供


责编: 校对: 签审:
本文记者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